“四绝”画家吴昌硕艺术大展即将在重庆开幕(10.7)
}
首页 > 推荐资讯 > 正文
折扇收藏日渐升温(图)
发布时间:2013-09-11 来源:北京商报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扇面、扇骨各具潜力 折扇收藏日渐升温



扇面、扇骨各具潜力 折扇收藏日渐升温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百余幅张之万、何绍基等名人书法扇面的亮相,成为关注焦点。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人们喜欢手持折扇或蒲扇驱赶热浪。如今,折扇因其扇面、扇骨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收藏逐渐升温,成为藏家追逐的新宠。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由来已久,据传藏扇的风气始于魏晋。同时,扇子工艺精湛、造型隽美、品种繁多,堪称中华一绝。扇子发展至宋朝,有了初步的折扇形式。经由明代文人雅士的重视与雅玩,折扇艺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


 近年来,在众多玩家及收藏家的追捧下,被视为风雅之物的名人书画扇更成为热门收藏对象。小小一把名人书画扇,在拍卖会上常可拍出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上百万的高价。在近日举办的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上,仇英的扇画《孤舟垂纶》、傅山的行书《记事廿四韵》、文征明扇画《凭江追远》亦分别拍得690万元、529万元和517.5万元。目前,折扇已成为藏家们日益关注的小众藏品之一。


南北风格相互交融


业内人士介绍,从折扇的制作工艺和形态上,可以将其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又可以细分为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浙江、四川等诸多地方派别。南方气候湿润,利于竹类植物的生长,并且由于竹子的纤维长、韧性好、容易取材,因此南方使用竹子制作折扇的占据绝大多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高价扇骨也大多出自以王义林、曹小弟等为代表的南方制扇艺人之手。


北方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大,竹制品多易变形、开裂,因而多选用密度高、抗形变能力强的木材(尤以名贵木材为主)制扇,京津晋等地为北方制扇代表地区。所做之扇线条流畅、粗犷大方。实际上,目前中国折扇在工艺上呈现出来的派别已经比较模糊了,制扇艺人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南北结合。


名人名料成就高价扇骨


扇骨,即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为“小骨”,小骨插入扇面的纸口,大骨固定扇面两端。扇骨常见材质是竹子,而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红木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扇骨也让其身价倍增。


 专家表示,竹子韧性很好,收缩性适中,意象清静、素雅,与中国文人贴合最为紧密,所以成为文人扇的最多选材。一根毛竹最高可达20余米,可为扇骨所用的只有中间很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干净没有瑕疵。在收集一批毛竹原料后,首先要进行煮料,然后是晒料,最后是存放,这三个环节称之为备料。制作工艺也是十分烦琐,从打型(开料)到造型,再到烘烤打磨等等,要经过大小十几道工序后方可成为一把完整的折扇骨。一把具有收藏价值的上品扇骨,除了具备上述工艺外,有的还请名家进行雕刻。


名家扇面备受瞩目


 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团扇(纨扇)和折叠式折扇。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渐成为主流。


“扇小乾坤大”,扇面作为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面体现的文人字画,因颇具特色的形制为中国历代书画家所喜爱,也因此受很多藏家大力追捧。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这种能“归一握,藏袖中”的扇面小品画,越来越受收藏界的欢迎,拍卖价节节上升。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上,唐寅的扇面画作《江亭谈古图》曾创下1150万元的成交高价。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文 CFP/供图


 收藏贴士


 折扇收藏关注“才艺品”


 ■材质:扇骨材质是一把折扇收藏价值的首要考量,扇骨取材宽广,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文化内涵也最为丰富,且历代人审美大同小异。


 ■工艺:分为扇骨装饰与扇面书画。扇骨在材质之外,还用镶、嵌、画、烫等手法进行装饰美化,其形成的纹饰图案则别具一番风味。扇面书画即扇面上的书画艺术,藏家推崇的扇面画高手包括吴昌硕、陆俨少、程十发、启功等。


■品相:虽然明清折扇受藏家追捧,但毕竟时间久远,因此需要在日常护理、保存上十分小心。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更多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评论用户 评论内容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