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大黄鸭与山寨版大黄鸭
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纽伦堡、英国伦敦再到香港维多利亚港,荷兰设计师霍夫曼带着他的“大黄鸭”,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一阵热烈的追捧。如今,这只大黄鸭来到北京,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参展项目进行展出。
然而,这次北京之行,伴随着不仅仅是“鸭迷”们的追捧,还有各种山寨大黄鸭的层出不穷。对于有眼球的事物,都想搭顺风车的心理不难理解。但一时间举国尽是“大黄鸭”,是否已经偏离主办方的意图?
“我们更希望通过大黄鸭带给公众关于设计的理念,例如设计可以很大众化。同时,让公众进一步认识到,设计在生活中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当然,强调版权也是我们的宣传理念之一。”歌华集团总经理助理、歌华文化中心运营总监、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谈到。
一只“鸭子”如何掀起狂潮
大黄鸭在北京的展出能引发观看热潮,这并不值得惊讶。
“大黄鸭被热捧,正说明艺术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大众普及的形态出现。而中国以往的艺术过于严肃,曲高和寡,无法触碰到普通大众的心灵。”曾辉在谈到大黄鸭艺术创作理念时谈到。
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在2007年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极大的商业价值。而这背后,不仅仅是创作本身,更大的关注来自于大黄鸭背后的故事: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在途中遇到强风暴,货柜坠入大海并破裂,里面上万只黄色鸭子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用微弱的浮力与坚忍的耐受力,在无边无际的大洋里飘荡,一路充满了各种奇妙经历,颇有美丽童话故事的意味。
而更多“鸭迷”则认为,大黄鸭不仅仅勾起内心里童趣的部分,其背后的故事也给人一种力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