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

发布时间:2019-07-20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继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和2019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个展之后的又一场重要个展,展出的20件大型装置艺术品是雷安德罗·埃利希25年间的创作,其中大部分具有互动性质。

原标题:“目前为止,我最有野心的一次展览”——雷安德罗·埃利希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呈现“太虚之境”


 游泳池(装置) 雷安德罗·埃利希

游泳池(装置) 雷安德罗·埃利希


虚者,空也;实者,有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进入当代艺术领域,中国艺术家似乎依然遵循此道。然而在西方的艺术世界里是否存在虚实相生,西方艺术家又如何在作品里表现虚实关系?我们从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中或许能寻找到答案。7月11日至8月25日,由中央美院美术馆主办的“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继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和2019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个展之后的又一场重要个展,展出的20件大型装置艺术品是雷安德罗·埃利希25年间的创作,其中大部分具有互动性质。


在美术馆的户外空间,当记者看到从天而降的游泳池底穿戴整齐的人们正嬉笑着向岸上打着招呼,一旁是连根拔起的中式房屋时,就知道雷安德罗·埃利希所带给中国观众的是一场不同寻常的体验。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讲,此次中国展览是“目前为止,我最有野心的一次展览” 。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老子的话语在雷安德罗·埃利希的“太虚之境”里同样得到体现。雷安德罗·埃利希的装置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通过日常经验将人们带入,进而再次引入“异托邦”的空间里。当你在漆黑的暗室中打开缝隙透光的《门》 ,发现门外却是另一间暗室;当你望向《建筑》墙面上漂浮着各种姿势的人,发现他们只是地面布景上人们的镜像;当你按下电梯楼层按钮,准备走进时,发现原本应有的空间此刻成为一面展示人们在电梯内活动的影像屏时,先会感到不习惯,进而逐渐转向新奇和惊喜,这便是雷安德罗·埃利希作品的魅力。雷安德罗·埃利希在作品中营造的一个个“无明确边界的场所”将观众从具有现实感的生活场景引入,再以虚幻的表象进行衔接,带给观众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当观众面对这些奇异的场景时,就像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惊喜,因此很容易在其中投射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也使得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能够向所有人开放。


没有观众的互动体验,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便缺少灵魂,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以他著名的装置《游泳池》为例,在美术馆旁设置一座与实物等大的游泳池已经足够令人吃惊,当观众发现池底的人们像在地面一样地游戏、拍照,则可谓相当震惊了。这是艺术家用覆盖水的玻璃所分割的两个空间所模拟的水池效果。站在水面上方的观众向池底凝视会看到一个蓝色的地下室空间。站在水面下方地下室空间的观众可透过“水面”向上张望,体验光线在自己身上的追逐嬉戏。而他们之间的界线由这层波光粼粼的水面联系在一起。这魔术般的体验不仅提供给人们水下的愉悦之旅,也呈现出两个空间的绝妙分离。目前, 《游泳池》作为一种经典的雷安式幻象正激发世界各地观众源源不断的灵感,产生了无数的社交媒体照片和互动参与。


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没有观众的互动,就没有艺术——只有一个空的框架,一种设置。观众一直是我创作过程的核心” 。很难描述雷安德罗·埃利希这些虚实相生的空间带给大家的触动和愉悦,每一件装置在观众的想象力参与下都是那样精彩,展厅里充满着欢乐。而雷安德罗·埃利希认为“观众必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刻,比如电影或戏剧,而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活动”。


为了让中国的观众获得最熟悉的体验,雷安德罗·埃利希在原有作品中进行改造。比如他在最初创作于2004年巴黎“白昼之夜”艺术节的《建筑》中,将原有的欧式建筑外墙改换成唐人街的外墙,再用经典的中文招牌唤起观众的熟悉之感。当一个原本存在于国外的街道场景此时却出现在中国北京,一种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奇妙互动便产生了。在他的另一件作品《人行道》中,中国的城市街景倒映在街边积水里,再次让中国观众收获了真实体验。而艺术家在《迷失花园》中打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则让这种真实与虚幻间的切换得到升华。观众望过园林窗户可看到各种植物,移动时却发现自己的镜像反射在本不应该出现的位置,此时,园内令人舒适的植物又适度缓解了反射位移所带来的怪诞和惊奇之感。就像策展人丹·卡梅隆所认为的:“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你回想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当时是多么情愿被骗,逗留一时才下定决心自己下一次不会这么快掉入圈套。而这正是雷安德罗·埃利希的艺术最深层的目的。 ”而雷安德罗·埃利希的艺术也正是通过观众参与到最终创作环节,最终彰显其作品观念。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雷安德罗·埃利希的幽默其实很犀利,他的作品也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形态深入公共空间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被观众和艺术家共同改变。借由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当代艺术展如何在新媒体文化的催化下,与观众形成全新的观看关系。


面对这些不可能的景观时,“观众会感到疑惑和颠覆,但最后还是能够理解,这种理解过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一直认为空间和舞台有相通之处,包括我们的城市、房子、俱乐部、剧院、电影院,它们都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每处空间都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而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正是通过这些功能传递。我既希望作品能与观众相遇,也期望观众能遇见作品,以此希望观众对我的实验有更好地理解” ,雷安德罗·埃利希说。这些遇见在艺术家的《央美美术馆楼梯》 《试衣间》 《教室》 《全球快车》 《窗与梯——依靠历史》等作品中均有体现,而作品的所到之处,总会带来一场拥抱视觉艺术的狂欢。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