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画家吴昌硕艺术大展即将在重庆开幕(10.7)
}
首页 > 推荐资讯 > 正文
艺术品收藏:做大蛋糕需先放下身段
发布时间:2013-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新建


画廊是诞生于欧洲大陆的古老行业,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画廊开始在经济繁荣的大中城市落地生根。经过20多年的顽强开拓,画廊虽然取得不俗的业绩,但是远未达到根深叶茂的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长期处于以画廊为主体的一级市场弱,以拍卖机构为主体的二级市场强的发展态势。


画廊进入中国时间不长,经营人才短缺,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由于视野、理念以及市场拓展能力的局限,内地画廊数量偏少,专业化、国际化程度偏低。加上国内本土画廊高位集中入市跟风经营,以及艺术品市场业已形成私下交易的商业惯例,使得国内画廊业普遍面临经营困境。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画廊是艺术品市场活跃繁荣的基础,是艺术家与收藏家以及大众消费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国内画廊业暂时困难重重,却不是四面楚歌。当务之急是抓住机遇,绝地反击,突出重围。


 画廊业要积极走出画廊,深入两端。一端就是深入艺术家之中。以深厚的艺术修养、敏锐的商业感觉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发现和培养艺术家,尤其是具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眼光独到,沙里淘金,既要有眼力,还要有定力,不能被动迎合市场,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跟风经营只能是“大路货”,精品战略才能把握市场先机。同时要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自由选择,以尊重、理解、爱护的朋友姿态做好推广宣传服务。另一端是深入收藏家以及大众收藏群体。与收藏家交朋友,向他们推荐艺术家和作品,做他们收藏艺术品的顾问和智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藏家以投资收藏为主,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收藏,因此画廊即使与收藏家交朋友,进行感情投资,都不如以专业眼光、行家手段向他们推荐的艺术家和作品能在三、五年内迅速升值来的实惠。收藏家通过市场考验选择了画廊,就会成为画廊的“铁杆粉丝”。如果画廊有一个由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铁杆粉丝”组成的收藏家队伍,距离成功的顶点就不远了。


 艺术品市场投资最深厚、最广大的力量在民众之中。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已经具有艺术品投资收藏的经济基础,文明古国的子孙也有贴近艺术、提升精神的强烈渴望,只是因为历史上一些政治动荡造成传统文脉的断裂,应试教育忽视了艺术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随着全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提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将很快到来。画廊应当把展场做课堂,以优秀艺术家的推介展、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吸引民众进画廊,接受艺术熏陶、文明洗礼。同时,画廊也要送艺术到基层、到社区,让民众在家门口或者就近就能欣赏艺术。这项工作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画廊的知音、未来的消费者就在他们中间。拥有他们也就获得了画廊发展的未来。


 对于画廊业来说,与其怨天尤人,怪罪拍卖公司抢了画廊的生意,形成强势拍卖弱势画廊态势,莫如主动与拍卖公司合作。其实当前拍卖公司最大的难题是寻找上拍精品,而实力雄厚、诚实信用的画廊恰恰并不缺少真品、精品,如果双方能摆正心态,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话,合作的空间相当广阔。


国际金融危机给新兴市场经济体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金融课,2009年以后,金融资本纷纷以艺术基金的形式试水艺术品市场,70多只基金,近百亿元的资本,无疑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最为宝贵的资本。然而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也是顾虑重重、困难重重,国际艺术基金顺风顺水斩获丰厚的强烈诱惑,使他们跃跃欲试,同时艺术品市场的艺术门槛、学术门槛也让他们望而生畏,如果画廊挺身而出,艺术基金所谓艺术、学术乃至市场门槛统统都是坦途。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何乐不为!当前的问题是谁都不愿当配角、做服务。特别是全社会诚信缺失,使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如果画廊能够放下“身段”,率先做起,就有最大的可能走出多重挤压的困境。


 中国迅速崛起的国际地位要求画廊加速提高国际化程度。艺术品高端收藏在海外的格局短期内还很难改变,中国画廊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竞争。这是市场经营的策略需要,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塑造中国文化与文明形象的需要。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界对国外艺术品,特别是欧美国家的艺术精品关注程度大幅提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中国艺术品收藏虽然不会重走日本经济泡沫时期大举购买欧洲印象派、后印象派作品的覆辙,但是进一步扩大引进外国优秀艺术品已经成为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画廊应当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两条腿走路,既加大“走出去”的力度、范围,又积极引进海外的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甚至两者结合,以引助推,以推带引,与国外画廊合作,共同拓展双边或者多边市场,都不失为突出重围的积极选择。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更多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评论用户 评论内容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