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官方网站
新闻 > 鉴定资讯 > 正文

海南文物鉴定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0-14 来源:海南日报
标签:


培训班空降,文物考古迎来新机遇


在本次为期15天的陶瓷鉴定培训班上,10名陶瓷器鉴定专家将就我国陶瓷器发展历史、各朝代陶瓷器、各窑口陶瓷器以及青花瓷等各类别陶瓷器的鉴定进行专题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将参观海南福安窑烧制的瓷器和部分珍贵的海捞瓷。


海南省文体厅副巡视员陈文宝告诉记者,从历年出水的海捞瓷来看,海南省出水海捞瓷年代最远的达到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等年代的海捞瓷很多,大部分是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甚至广西的窑口。此次培训,将为海南省整理和鉴定海捞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位于澄迈县的福安窑遗址是海南省迄今保存较好的宋元至明代的古代民窑群,主要烧造青釉、青白釉、黄釉、酱釉和青花瓷及博弈器,从已经出土的8000多件瓷片来看,瓷烟斗、青花瓷有可能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次培训班在海南举行,对于福安窑的进一步考古发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最大的愿望,还是想通过培训班的举办,早日培养出海南自己的文物鉴定员。”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对记者说。由于海南建省时间短,文博工作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考核,获得文物鉴定员资格。“文物鉴定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实现零的突破。”


鉴定员缺失,出入境管理亟待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物市场日趋活跃。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海南省的文化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文物的进出境交流和文物艺术品拍卖也逐渐增多,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鉴定队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文博事业发展的一个短板。


“受到市场冲击等原因影响,愿意从事文博鉴定工作的人不多。”陈文宝表示,目前全省只有200余人从事文博研究鉴定工作,文博人才紧缺。由于没有人获得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鉴定员资格,这也给文物管理、执法等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担负着海南进出境文物的管理和鉴定任务。由于没有权威的鉴定队伍,现在的管理工作基本是靠海关部门在机场等地把关,遇到问题再去解决。“因为文物进出境的管理并没有属地限制,一些在海南进出境的文物往往前往广东等地鉴定报批,”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主任陈江对记者说。而且管理处还承担着司法鉴定的任务,一些涉及到文物盗窃、走私的案件,其文物的价值最终是由管理处给出,这直接关系到案情的严重程度和量刑的轻重,事关重大。“现在权威的文物鉴定员全国各地都非常紧缺,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队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陈江说。

名家鉴定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