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明清瓷 > 正文

“韩伯瑜泣杖”借助青花瓷传承传统美德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6-23 来源:收藏快报

摘要: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教育世代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养,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下来,被从古至今地刻画在古陶瓷等器物之上,就在于它蕴含着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标题:清道光青花瓷片上演绎“韩伯瑜泣杖”故事

 

“韩伯瑜泣杖”借助青花瓷传承传统美德


最近,在旧书市地摊上淘得清代道光年间的青花人物瓷片(见图),巴掌般大小,发色非常精美。其图案为二十四孝之一“伯瑜泣杖”的故事。


《韩诗外传》中有“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辨也不哭。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到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手杖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瑜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了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据考证,还有另一种记载,叫做“挨杖伤老”,说韩伯瑜是一位著名的孝子。少时伯瑜玩劣,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后来他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终于刻苦读书,求取了功名,成为了一个地方的所谓“父母官”。可是,有一次母亲听说他在任上怠慢了一位过去的乡邻,因此,在伯瑜回家时,又一次受到了母亲的责打。这一次在挨打时,伯瑜竟然伤心地哭泣起来。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微弱。而我却是在母亲的晚年为官不善,为母丢脸了,所以不孝之子才伤心地流下泪水。”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弟子规》中有一段是我们必须记取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拓展解读为: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可以慢吞吞;父母让我们做事,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偷懒。父母的阅历与经验丰富,他们的教导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成长,我们要认真、恭敬地聆听教诲。做错了事,面对父母善意地责罚,要虚心、恭顺地听从,懂得“爱之深,责之切”,不可强词夺理,找理由开脱,要勇于认错,及时改过。


韩伯瑜的母亲可谓是教子有方:什么叫“教”?《说文解字》中提到“上所施,下所效”叫教。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对东西,“养子使做善也”。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自然会有一群善良的朋友,善的行为,他的生活将会很幸福。如何教“善”,家长自己要先做到,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动。“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范畴。在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孝德,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朴素的自然情感,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近日听说,《伯瑜泣杖》的故事已被改编成泗洲戏搬上舞台,其“孝亲至善”的内容丰富了艺术文化的殿堂,创作组的剧作家还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座谈,实地查看了位于安徽亳州的韩伯瑜泣杖祠故址。由此让人想到,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教育世代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养,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下来,被从古至今地刻画在古陶瓷等器物之上,就在于它蕴含着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诗颂曰:体念母爱善至忱,乡邻民意甚关情;一朝知母力衰退,涌起心酸泪满襟。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