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开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 新京报

摘要: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

原标题:450余件展品亮相“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故宫大展让六百年历史走上前台




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


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其中,西雁翅楼展厅主题为“宫城一体”,讲述明代宫城建设理念及建筑工程技巧。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东雁翅楼展厅主题为“生生不息”,讲述了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


展期截至11月15日结束。


看点1

乾隆朝金瓯永固杯占“C位”




纵观整个展厅,乾隆朝金瓯永固杯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被安置在午门正厅中央位置,可谓“C位出道”。不过这只璀璨金杯的出现,也不是为了亮宝,而有其特殊意义——作为紫禁城宫廷生活的一件物证。


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的选择,只有一个标准:能否深刻反映紫禁城本身的变迁。因此,那些千古名画没有出山,而反映明代紫禁城建筑格局的《徐显卿宦迹图册》《瞻基行乐图卷》出现了,颇具证史的文献价值;那些价值连城的玉瓷珍玩没有亮相,而斑驳残破的凤阳明中都宫城城砖和残存仅一角的南京日晷来了,它们标记了明代都城的时空流转。


东雁翅楼展厅呈现了紫禁城近100年来的变化,这是紫禁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宫廷深处转身为面向公众的博物馆,一系列围绕故宫发生的事件,折射了国家的百年巨变。


在讲述溥仪出宫这一事件时,展览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展览尝试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一些文物还原成历史事件。


看点2

从古画中看太和殿两朝变化




六百年之中,紫禁城并不是一成不变。目前东西六宫大体保留了明朝的建筑,而很多其他宫殿都是清朝营建,甚至反复重修。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狄雅静指出,展览中一幅《徐显卿宦迹图册》,图中太和殿两侧构造与今天看到的不同。图中太和殿两侧由斜廊连接,但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以后,将斜廊改为防火墙,这是因为斜廊与主体建筑连接,非常不利于防火。


“紫禁城从明朝到清朝,格局有没有改变、建筑细部有没有变化,这些史料相对较少,但是《徐显卿宦迹图册》给了我们一些参考。”狄雅静说,明朝留下的绘画,能看到明代紫禁城的样貌,但是否与历史完全吻合,还需与文献、勘查、考古以及科学技术结合来判断。


太和殿六百年来多次被雷火击中,历代建筑师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找防火之道,从建筑设计到防火设施,乃至向上天祈福。中国高等级古建屋顶的走兽,一般为九个,全国仅有太和殿有十个走兽,最后一个是行什。狄静雅说,因为长相似雷公,行什也被人为是雷震子的化身,端坐在太和殿之巅,用以驱雷避火。将太和殿十只小兽一起展示,在狄雅静印象中是第一次。


看点3

凤阳城砖中找到故宫历史


在时间线索的大脉络之下,展览置入了一些袖珍的小专题。通过实物的串联与背景介绍,呈现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在“1902年·重建武英殿”章节,就请出了几件20世纪初紫禁城消防用具,包括镌刻“消防队”徽章的头盔等,由此观众能一窥故宫消防是如何与西方技术接轨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小专题”是紫禁城的由来。明朝兴建的第一座都城,是1366年始建的南京“新宫”(今南京明故宫遗址),1369年至1375年,朱元璋又在他的故乡安徽凤阳兴建明中都。1406年,明成祖朱棣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紫禁城,1420年建成。


明代三座都城前后衔接,在格局和技法上有显著的继承。此次展览中几乎都是故宫文物,唯独从凤阳县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借来几件展品,连缀起南京都城的流变。凤阳县博物馆多件从明中都宫殿遗址出土的城砖、铭文砖上,清晰地刻着工匠的名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质量责任制,这一做法也在北京故宫营建中延续。展厅还有一件来自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万历款金砖,这些建筑材料勾勒出紫禁城营建的技术细节。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