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保税拍卖,对于买家来说关税问题却始终难以得到解决。类似在厦门的保税拍卖,所推拍品均具鉴赏和实用价值,而为了实现实用价值,买家势必要将其带出保税区,而带出保税区则需面临关税,由此,有评论者认为,保税拍卖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噱头。
2012的查税风暴
2012年,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则陷入“查税门”的阴霾之中,一派山雨已来风满楼的景象。
早年间,一位艺术品市场资深人士曾表示:“如果想要知道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情况,只要查物流公司的客户名单就行了。”不幸被他言中,2012年4月开始,海关从艺术品运输行业入手,调查国内两家知名海外物流公司——诺亚、IFAS,而后涉及国内多家画廊、艺术机构、拍卖行以及藏家甚至是艺术家。一向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的香港地区苏富比、佳士得也不得不将客户资料上交给相关部门。这些资料也成为此后调查进一步扩散的重要依据。
此次“查税”使艺术品海外物流公司遭受重创。一些重要机构和知名人士接连遭到“查办”。海关从物流公司入手,掌握了大量资料、证据。
2012年,“查税”事件已经成为圈内热门而敏感的话题。在当年的拍卖会上、展览开幕时,人们见面热聊,但在媒体面前却三缄其口。一些业内名人成为流言 焦点,手机关机、无人接听、停机,也成为常态。机构高层、知名藏家、艺术家被“问话”甚至拘留的传闻不断,这让本来就有些略显颓态的艺术市场,人心惶惶起来。
海关为何会“突然”抽查艺术品进口税?坊间的一种说法即海关的严查往往是和降税举措联系在一起的。
2012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2年起,将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此举也许就是后续查税的直接征兆。
有观察者认为,中国艺术品近两年进口规模连续大幅增长,其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其收缴到国库的税收却出奇的少。交易量如此巨大,艺术品个税和交易税却如此之少,怎能不查?
事实上,逃税在中国内地艺术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内地,画家几乎不交个税,画廊、经纪公司偷逃税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
按我国税法相关规定,画家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演员参与演出一样,应按“劳务报酬所得”依法纳税,而税率则按照应纳税额的不同分为20%至40%不等。但自2006年我国实行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需自行申报纳税以来,鲜有艺术家去税务所申报个税。
一些画廊、艺术品经纪机构的经营者表示,他们一般不负责为艺术家代缴个人所得税。由于长期以来内地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都是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下生存,画家和画廊、经纪机构间的交易常常都是线下交易,而且互相间的买卖关系也不固定,没有版权登记,没有成交记录,当然自动缴纳个税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位艺术品经纪人表示,自己经常带海外藏家到内地跟艺术家买作品,从来都是在艺术家家里或工作室直接交易。而多年从事这一行当积攒起来的人脉关系,也让他能拿到低于市价的“工作室价”。类似的私下成交、“家里拿”现象十分普遍。而付款则采用香港开户转存外汇的方式。
可以说,艺术市场缺乏系统行业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缺乏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监察,比如经纪公司的专业资格及监控、艺术品交易的版权登记等,甚至艺术品真假难辨,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艺术品纳税的良性循环,导致艺术品税收流失。
迫于高额税费的压力,内地一些艺术品机构、画廊和藏家选择了一些“避税”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私自携带、临时入关和低价报关。
按照国家规定,临时入关的展品只能按照报关期限滞留,对于不得不再出关的艺术品,一些机构或个人则会用伪作进行替换;低价报关,则需要承担运输过程中损坏、遗失,而只能按入境报价来赔偿的风险。
因此,像诺亚这样业内运输服务很好,且能帮客户逃避高额税款的公司就成为大宗艺术品运输的首选公司。“诺亚通常会帮客户避税,尽管这样做也并不能为诺亚本身带来更多收入。加上他们对艺术品运输服务很到位,即便价格跟同行比偏贵,国内很多大买家还是会选他们做(运输)。”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对于价格偏低、但携带不便的作品,一般做法往往是选择“杂牌”运输公司。这类公司通常会通过“分路段”的方法逃税。“比如说,我从香港买的东西会先运到深圳,再从深圳运到杭州,再到北京。有时候会分四五段运输,但是总费用要比正规缴税便宜很多。一件20万元的油画,运回来也就花七八千元的运费。税肯定是 逃掉了。”
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我国的艺术品进口额只有1600万欧元,但是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保守估计也有8.1亿欧 元,艺术品的进口份额也在25年的时间里从微不足道的0.4%增长到了5%。2010年,联合国公布的从中国香港地区进口到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总额为1270万欧元,而据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则只有170万欧元。
如果按现行税率测算,艺术品需要缴纳的税金要占到艺术品总价格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一般的艺术品进口来说是笔不小的数额。
2012年5月7日,北京召开“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国内大型拍卖公司代表们向海关发难,称将中国海外回流艺术品视为海外进口工艺品和 奢侈品并不恰当。他们认为,由于目前海外回流藏品需要支付关税、包装、运输等较高成本,内地拍卖企业与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等企业竞争处于明显劣势。本来中国的艺术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较为脆弱,如果再让回流文物缴纳高额关税,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将荡然无存。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