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北京文博会面临七年之痒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25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李晶

摘要: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个被称之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创意产业盛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但眼下,它似乎正在面临“七年之痒”。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个被称之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创意产业盛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但眼下,它似乎正在面临“七年之痒”。

  11月6日,由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北京首都剧场拉开帷幕。为期5天的第八届文博会,以“促进文化贸易,加快经济升级”为主题,举行了展览会、推介交易、论坛峰会、创意活动等100多场文化活动,人来人往的盛况着实不负它“国内最高级别的创意产业盛会”。可惜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一味唱赞歌的情形早已不存在。北京文博会也因它的“树大招风”而引发了诸多评论。那么,文博会上有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创意,又有哪些让人扼腕叹息的不足之处。记者广泛采访了文博会的各界人士,为您深度剖析北京文博会面临的7年之痒。

  项目和资金如何实现“对对碰”?

  中小企业融资难,好的项目找不到资金,更多的资金却也寻找不到适合的项目,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艺术文化市场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今年体现得非常明显。

  “近些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用100亿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可是无米下锅啊,缺乏好项目来用好这笔资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很多文创企业有项目但是缺资金,这个矛盾是目前制约文创企业发展的瓶颈。”知名艺术品经纪人蔺道军说。

  蔺道军分析,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信息资源的不对等。很多时候政府的政策发布了,但是缺乏有力的宣传,一些本可以得到资金或政策帮助的企业因为不了解而错过。其次,一些企业缺乏明确的效果分析和成熟的运作模式,空有良好的创意,也无法得到投资方的认可。”

  “我曾经遇到好几位拿着专业项目来找投资的朋友,和他们交谈会发现,虽然他们有满腔热血,想找投资把项目做起来,或者希望通过融资把项目做大,但是,拿到了钱具体该怎么用却很模糊。”蔺道军分析,对于这样的项目方,政府或者投资人当然会再三考虑他们的申请。“企业需要注重实践,知道如何把技术和想法变成实际效果,拥有完善细致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果可以做到这些,项目和资金的对接才能顺利。”

  “此次文博会其实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在文化贸易政策与项目推介专场 上,超过300亿元的签约就可以说明这个市场目前的潜力。会上,政策解读、案例分享等内容,对文化贸易企业用好政策、发现商机、促成合作起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让投资机构获得好项目,也帮助一些成长中的项目真正成熟起来。”蔺道军认为,文博会这样的平台正是目前市场所缺乏的,以后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次文博会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沟通信息的桥梁,是供、需双方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让企业们找到彼此所需,实现项目和资金的对对碰。我也希望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为企业和融资方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同时,蔺道军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改善服务方式,建立相关机构,设置固定场所和信息发布平台,定期为企业无偿收集资金需求信息,并及时发布在信息平台,供资金方和企业方自行选择对接。二是组建以企业经营者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协会,定期将企业的诉求反映给政府和相关机构,并为企业提供市场、金融、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指导。

  文博会同质化现象泛滥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文博会开幕的消息不绝于耳。从地域上看,不仅各大省会城市有文博会,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有;从内容上看,不仅有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还有酒文化、婚庆文化、动漫游戏等文博会。如此盛况,主办方不累,观众也累了。

  “同质化现象严重,必然会导致一些低水平的文博会滥竽充数,紊乱市场。”蔺道军说。“一个好的文博会,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主流文化的导向,触摸到市场动态趋势,给予市场参与者启示,但现在这些目标显然没有完成,甚至很多文博会只是一个扩大版的小商品交易市场而已。”蔺道军直言。

  “有一种担心,文化创意博览会离工艺品展销会还有多远。如果费劲周折的一个展览,成了一个一对一的买卖场所,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并没有举起创意的大旗,更没有展现出产业的力量。”祥平上智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程颢认为,从北京文博会的耗资、规模可以看得出主办者试图彰显创意产业力量的雄心。可在各个展区里,创意却是最缺乏的东西。在这里,不仅看不到代表中国的创意力量,更没有放眼国际的创意视角。

  “我们可以看看国外那些展览,比如纽伦堡玩具展、杜塞尔多夫印刷包装展等,在市场细分和高度专业的推动下,展会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这是很值得我们国内展会学习的。”蔺道军说。

  文博会切莫成了“政绩工程”

  “我很欣赏前三届文博会,那种真诚令人肃然起敬。但是现在,文博会更多了些官本位思想的特点。”程颢指出,国内的展区布置非常雷同:几乎清一色都是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像是给领导汇报工作,而不是让观众去欣赏。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