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个被称之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创意产业盛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但眼下,它似乎正在面临“七年之痒”。
“相比之下,我们在像领导展示工艺,别人在向受众展示创意,所以我们在厚重地展示,别人在有趣地体验。我们在拼命地像领导表达如何好,别人在倾力演示和受众、市场的关系。”程颢分析,因为文博会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办,所以“政绩”作用似乎大于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
程颢认为,那些巨大的成交金额,也不是市场的真实反映,不过是政绩的需要。“所谓的成交几百亿,签约多少家,只是意向性的,和政府招商引资一样。一个意向性协议不具有市场参考的价值,因为具体是否成交不知道,成交额多少也不清楚。只是政绩需要这么一个‘意向签约’来自我炫耀。”
主流文化何以展现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博会这样的平台显然是市场需要的。但是怎样的文博会才能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呢?
北京工艺懋隆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安利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追溯文化传统,深挖民族特色,弘扬主流文化和中国特色,形成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文博会才能生存下来。
“跟我们懋隆发展一样,文博会也需要挖掘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场发展及时调整、升级甚至转型。”左安利介绍,50岁以上的北京人,很少有不知道懋隆的。像买中药到同仁堂、买帽子去盛锡福、买布鞋到内联升、买丝绸去瑞蚨祥一样,懋隆的高档工艺品也是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
“‘来北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参观购物三间房。’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之口。他所说的‘三间房’指的是中华老字号“懋隆”公司。”左安利介绍,“懋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它是由一位法国人出资,由金琢云先生在东交民巷开创的。‘懋隆’二字取自马可·波罗的首尾谐音,又寓意懋盛昌隆。当年,从懋隆出来的字画,只要看准了绫子和卷轴,就没必要再问真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大批西方客人来到北京,中国工艺品成为那时外国人购物的首选。那真是懋隆的‘黄金时期’:各国使馆人员都是这里的常客,也是中国外交部馈赠国礼的‘第一店’,还是北京市的名片。”
“此次参加文博会,我们希望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高端工艺精品系列展,包括中国日用陶瓷创新设计展、中国玉雕‘天工奖’获奖作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等多种创意产业展览活动。以后,懋隆园区会形成三大功能区:一是展示功能,把中国高端传统工艺品的展览展示作为亮点,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殿堂;二是创意研发功能,把中国轻工工艺品创意研发作为动力,并以中国高端日用陶瓷为主,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创意研发孵化平台;三是兼顾销售功能,促进中国轻工工艺品的民族品牌及龙头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左安利介绍。
与懋隆相似,很多企业也将文博会作为一个企业深化发展的契机,而非单纯地参与一次展览。这种后文博会效应的追求也许是此次文博会最大的特色。
“目前来讲,文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平台。对我们西城区来说,我们更注重后文博会效应,也就是说文博会只是我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是很多活动的源起,文博会结束后我们还会有更多后续的文化活动。文博会只是全年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一个节点。”北京市西城区文创办专职副主任孟盼介绍,“如何能与时俱进地办好文博会,每年都能有新的特点吸引关注,也许是文博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