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濒临失传浴火盼重生
这是一项有着600余年传承的传统工艺,它是火、釉料和铜在高温中经历一次次的烧融,如同凤凰涅槃般不断升华的结晶,然而就今日而言,濒临失传是它面临的问题,今天大师的珍品完全可以称为明天的文物。
在中国传统艺术品中,有这样一种器物,它在数百年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清末之前都很难在民间发现它的影子,在现今的拍卖市场上却已经达到千万的级别,这就是皇家宝库中最为神秘的珍品——景泰蓝。
鸟杯
景泰蓝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这个名字将其基本的工艺特点都展现出来。
景泰蓝的起源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自来说,二是外来说,三是中外结合。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很难证明景泰蓝起源于我国,虽然出土过一些唐代以前残留珐琅釉料的金属器残片,但并没有掐丝这一显著的工艺特征。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景泰蓝的艺术特色来说,它应该是元朝西征欧洲时,由被俘获的外国工匠传入中国的“金属珐琅”工艺发展而来的。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