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9月底正式挂牌后的第一场拍卖会将于11月16日举行,首次亮相的拍品总共有227件,估价近2000万元。据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谢洪武向记者透露,本次拍卖不但将是自贸区艺术市场的首次拍卖,更是极富象征意义的自贸区全领域“第一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内地拍卖市场来说,这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绝非拍品而是自贸区概念,凭借自贸区的多种优惠政策,上海正向着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大踏步迈进。
自贸区拍卖将常态化
业内对于自贸区概念的讨论早在自贸区成立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升温,虽然众多圈内人士对于“自贸区能交易哪些艺术品,怎样交易艺术品”有着多种假想性讨论和太多期待,但9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以后,这股热情似乎被浇了一盆冷水,多项对于自贸区艺术市场的限制性政策让此前众多猜想成为泡影。尽管如此,上海艺术业界对于自贸区提升上海在中国艺术市场上的权重比依然充满期待,在此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内的首场拍卖会引发广泛关注。
据记者了解,此次拍卖会将在11月11日到15日预展,11月16日下午举槌。该拍卖会由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品藏拍卖有限公司承办,这是国内拍卖企业在自贸区从事保税拍卖业务的初次尝试。
承办方上海品藏拍卖有限公司总裁叶青透露,首场拍卖会的拍品分为绘画、钟表、珠宝、欧洲古典家具四大类,主打西洋艺术和奢侈品。其中绘画类中有来源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经典油画,如德国画家米勒的《停在农场的邮寄马车》等,钟表类拍品则均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资深藏家。珠宝类拍品与国内同类相比价格优势较为明显。
“我们对于首场拍卖会的拍品进行了精心选择。”叶青表示,由于公司落户于上海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最终决定以西洋艺术品和奢侈品为主,以区别于国内市场上的中国书画。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自贸区首拍更大程度上是象征意义,因为相对于国内已经逐渐细化成熟的拍卖市场来说,此次拍卖会想在精品竞争早已经白热化的中国书画、当代艺术等板块上做文章恐怕有些力不从心,拍卖不会有太大惊喜。也许正像叶青所说“希望通过首次拍卖会抛砖引玉,让国内外的收藏家、艺术品机构、拍卖行等了解到,在上海自贸区内可以进行保税拍卖,并有一系列配套的拍卖服务。”这才是此次“首拍”最核心的目的。
另据记者了解,在“首拍”之后,每个月自贸区内都会有常态拍卖会,艺术品走进自贸区内的拍场将常态化。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