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国外新闻 > 正文

从高古轩画廊看美国画廊帝国的兴衰史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09-25 来源:艺术银行
标签:


 拉里·高古轩是谁?他的画廊究竟怎样从所谓传统演变成这种模式?高古轩模式在美国画廊业的兴衰演变中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当我们以美国画廊兴衰史的角度来探讨高古轩现象的时候,不得不令人想起的是美国历史上另两位传奇的顶级画廊主——约瑟夫·杜维恩(Joseph Duveen)和李欧·卡斯特里(Leo Castelli)。杜维恩、卡斯特里和高古轩三人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推进并突破了各自所处时代中盛行的对画廊主的界定,在艺术行业和收藏风潮的演变中寻找到精准且独特的机遇、开发出艺术市场的全新板块。尽管艺术圈内的同行们经常将他们三人的画廊操作模式拿来比较研究,希望可以借鉴学习史上最优的商业画廊模型,然而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看似合适的平行比较是不合理的,因为杜维恩、卡斯特里和高古轩在画廊运营策略上的转变绝不是一个直接而单纯的线性进化过程。去年5月《赫芬顿邮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将杜维恩、卡斯特里和高古轩三位画廊主的商业理念放到他们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去分析之后,作者斯蒂芬妮o艾达莫维齐(Stephanie Adamowicz)概括道:“杜维恩与卡斯特里引导及改变了文化艺术商品在欧洲与美国之间的流向,而高古轩则意在将艺术市场在日益全球化整合中的力量利用到极致。”以下对三位画廊大鳄主要经历与成就的简短介绍,也使我们得以窥探美国画廊业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再到当代的大致变化历程。


 约瑟夫·杜维恩(1869-1939)出生于一个艺术与古董商家庭,他的成就在于将文艺复兴油画与欧洲古典大师作品从欧洲带给当时新涌现的美国第一代富裕的工业寡头,如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与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等。杜维恩在世时,他经常被看作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当时正处美国历史上的镀金时代(Gilded Age,1878-1889)过后,美国本土工业急速发展因此财富迅速累积,于是涌现了包括梅隆与洛克菲勒在内的一批所谓的“强盗贵族”(robber barons)。同时,富裕的老欧洲却正在逐渐衰落,这使杜维恩预计到欧洲许多重要私人收藏与美术馆馆藏低价出售高质量艺术品的趋势。于是,他将这些作品低价买进并转售给美国的工业新贵,而当时的这批私人收藏如今许多都变成了当今美国最著名美术馆的初始馆藏。由于当时杜维恩在欧洲与美国的艺术品交易生意网络的扩大,艺术圈开始将经由杜维恩转手的作品称作“杜维恩品牌”(Duveens),这也是一个画廊主身份首次被看作一种象征高质量来源的品牌保证而非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中间人。


 李欧o卡斯特里(1907-1999)是一个在二战后由意大利逃亡到美国的犹太移民,他的画廊事业开始得非常晚:从最初的收藏家、策展人到最后终于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画廊——李欧o卡斯特里画廊(Leo Castelli Gallery)。卡斯特里作为画廊主的突破,在于他将纽约艺术圈原来作为除巴黎与伦敦以外的另一个艺术市场完全转变为全世界最先锋的当代艺术中心。除此以外,在卡斯特里时代之前,美国的收藏家大多只看重欧洲艺术,那时的美国收藏文化还是极度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卡斯特里发掘了美国前卫艺术家,如贾斯培o琼斯(Jasper Johns)与罗伯特o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抓住这股美国本土新兴而活跃的创作力量,并与具有同样远见的画廊主同行如贝蒂o帕森(Betty Parsons)等共同协作,为那一代美国前卫当代艺术家开辟了全新市场,并对美国当时的主流收藏观念和世界当代艺术产生了完全革命性的颠覆。从此,艺术品与文化单向从欧洲输入到美国的传统得到了反转,通过与欧洲画廊家网络如卡斯特里前妻伊利安娜o索拿本德(Ileana Sonnabend)的不懈合作,美国前卫当代艺术被带到了欧洲。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