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学军:从去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苏富比拍出高价,给收藏圈很多人一个启示,单色釉的艺术价值慢慢被市场挖掘,更多人能够认识到单色釉温润厚重,含蓄宁静的艺术审美。我们正是观察到近年来单色釉的市场需求重新启动了,才设立了这个专场,尽管拍得很好,但是单色釉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市场永远有新的动力,单色釉近年涨幅挺快的,当资源稀缺的瓷器门类遇到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必定会有大幅度的价格提升。比起粉彩、青花的高价,这一块的价格还不是很高,喜欢单色釉的藏家现在参与正当其时,过去单色釉没有市场时,藏家会惜售,现在需求在增长,市场对单色釉的投放会随之增加。
孔超:单色釉涨幅一直比较平稳,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捡漏机会不大。一个是单色釉数量少,一个是近年藏家的眼界提高,比如这次中汉拍卖的一件清初或更早官窑菱口水盂起拍价才30万,最终350万落槌。其实说明当下市场也在考验藏家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比如有些藏家会出上千万去买一件青花或粉彩这样很漂亮、很热闹的器物,他会不会用同等的价钱买一件单色釉,还是取决于藏家的审美认识。比如黄釉碗,有人认为普通。但它在过去是仅供皇上、皇后、皇妃们使用的,有里黄外白的、有里白外黄的、有里外全黄的,再往下才是黄地绿彩,现在几十万一只的五彩龙凤瓷碗在过去宫廷中都是答应或者级别更低的人使用的。
第1收藏:在中国古代瓷器史中,宋代堪称瓷器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而在明清时期单色釉也屡屡有精品出现,两位如何看待不同时期的单色釉瓷器的市场前景?
甘学军:单色釉瓷其实是中国瓷器的精髓,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宋代五大名窑几乎都是单色釉,明清官窑中很多高端的器物都是用单色釉表现瓷器工艺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清代单色釉瓷器烧造于被誉为盛世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
孔超:单色釉将来会稳中有升,不会暴涨暴跌,瓷器板块一直都很稳健,所以好的瓷器像黄金一样属于硬通货,那单色釉就是白金级别的。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高峰,对于单色釉来说也是如此,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颜色是后世的工艺水准无法达到的,所以宋代单色釉对于藏家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是因为存世量少,所以这一块市场相对不是很公开化,可能有机会买到相对便宜些的珍品。而明清在继承了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颜色和品种,数量也比较多,市场价格相对明确和公开。总的来说不同时期的单色釉都很有前景,还是看藏家的审美和收藏心态了。
第1收藏:单色釉品种众多,如何引导对这一门类感兴趣的收藏者进行收藏?
甘学军:我认为还是根据藏家个人的审美情趣来选择,比如这次专场的预展现场,三件黄釉盘,一件万历的,两件雍正的,就引来了很多藏家的关注。从现在单色釉瓷器价格来看,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
孔超:藏家的审美一定是经过从简到繁,从繁到简的过程,当看尽漂亮花哨的器物后,一定会追求更高的审美,单色釉会是最好的选择。相当于明代家具,最好的材质、最好的设计和最好的工艺做出最简洁的家具,单色釉在当时也是将最好的技师、最好的陶土、最好的胎、最好的釉、最好的火候、最完美的器形集于一身。如果单纯从投资角度,当然是越名贵越好,比如黄釉、胭脂红等,如果作为入门级的藏家,可以考虑一些略有破损的单色釉,因为单色釉后期修补永远不可能补出原先一样的颜色,所以破损会导致一件器物的价格下跌很多,也许一件完美的单色釉需要一千万,而有一条冲线可能就只到30万,建议藏家无需介怀器物的不完美,如果出于内心的喜好和长期的投资,可以考虑进行这种性价比高的收藏,毕竟全美的器物都集中在博物馆里和大藏家手里。
拍场精彩回顾
1996年——早期单色釉瓷器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曾上拍过19件单色釉瓷器——宣德瓷器3件,康雍乾瓷器16件,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1996年以前颜色釉瓷器成交价格之最。
2000年——随着明清官窑瓷器整体价格的高升,单色釉瓷器价格也随行就市,有了起色。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瓷杂专场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前牛津大学教授霍氏珍藏的70件重要明清单色釉瓷器,成交的52件拍品价值2562.74万港币,对其后颜色釉瓷器的收藏和拍卖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1972万港元成交,清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以1468万港元拍出,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
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北京长风秋拍、北京翰海秋拍都有单色釉专场推出,这以后单色釉瓷器也成为瓷器拍场大项,时不时出现亮眼的拍品。
2008年——苏富比巴黎春拍隆重推出了卡尔·肯普旧藏的中国白瓷专拍,124件拍品创下了359.955万欧元的成交额,创历年中国单色釉瓷器专场拍卖之最。
2009年——单色釉瓷器已经展现出了不小的市场潜力。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叶纹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以4770万港元成交,创下单色釉瓷器拍卖纪录。这一年秋拍中清乾隆粉青釉“三牺”弦纹壶,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26万余港元,而在2006年香港秋拍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874.4万港元。
2011年——纽约佳士得春拍推出的“戈登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拍上,99件拍品,成交率为94.95%,件数不多,但总成交价为2301.22万美元,7件价超百万元的瓷器中,4件价超千万元,是当年最重要的单色釉瓷拍卖,各种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单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其中一件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拍至545.85万美元,被中国厦门谦记古美术馆竞得,也是目前所知霁蓝釉瓷器的新纪录。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