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马未都:瓷纹反射时代信息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11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健亚
标签:



唐代的绞釉锦地团花“裴家花枕”款如意形枕,纹样绘制在这一时期蔚为大观。 




北齐时期的绿釉贴塑人物联珠纹盖罐,纹样显得朴素稚嫩。


  瓷之色、瓷之纹、瓷之形,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的瓷器,通过釉色、纹饰、形状等将极为丰富的身份信息镌刻于自身。日前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开展的“瓷之纹——中国古代纹样瓷器展”,展出了汉代至明清各朝代近200件瓷器。每件瓷器上所绘制的龙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山水纹,因蕴藏着深刻的时代环境背景,犹如瓷器的身份证。该展将展至2014年3月底。

  当前收藏热下,如何收藏瓷器,辨清瓷器真伪,纹饰是不可忽视的辨识途径。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指出,在陶瓷千文万华的身后,有着一层又一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纹饰这一章节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翔实,实际上也是解读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最好资料。”

宋时期的黑釉龙纹梅瓶,龙纹在那个务实的年代不常见。




  宋后纹入佳境

  陶瓷上的纹饰很早便出现,在马未都看来这是先人充满期冀和自信的内心表达。不过尽管古已有之,但“中国陶瓷的纹饰自宋以后才渐入佳境。”

  事实上,瓷器的纹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马未都将其分了几个阶段,类似早期彩陶的纹样多在传达人类文明童年时的幻想,稚嫩朴素。到了商周乃至汉朝,陶瓷纹饰则放弃画笔,选择了利器,刻划成为主流,模印也加入装饰手段,此时的陶瓷纹饰理念显然受高一等级的青铜文化影响。

  到了唐代,南方最不传统的烧窑地区长沙异军突起,在瓷器上绘制纹样一时间蔚为大观,只是“唐代主要窑口的南越北邢都以素器著称,长沙窑的情感表达遂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马未都称,到了宋代,随着陶瓷美学分野,朝廷崇尚色泽,民间喜好纹样,富于创造性的中华民族由此时开始真正将陶瓷装饰导入绘制的轨道。

  而此次展出的自汉代至明清各朝代近200件瓷器,则通过器物本身演说了这段瓷之纹的发展脉络。它们按纹饰划分为龙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图案纹、宗教纹等几大类。瓷之纹背后也层次丰富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族群、那个个体的内心。其中不少重器为首次展出,包括距今约1500年的北齐绿釉贴塑人物联珠纹盖罐、唐代绞釉锦地团花“裴家花枕”款如意形枕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