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鉴须知“石之六维”
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奇石的收藏价格创造了从两位数飙升到九位数的“世界奇迹”,堪称“疯狂”。对此,储智广奉劝新石友们要理性对待,不断提高自我的赏石水平,以达到以石怡情、赏石养性的目的。那种“一夜暴富”的心理要不得。
在我国,最早创立奇石评鉴的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他能诗文善书画,多藏奇石,有“拜石”之举。他提出鉴赏奇石的“四字诀”,即“瘦、漏、透、皱”,至今仍不失为一种评鉴的方法。“瘦”乃阳刚之谓,刚硬苗条,气势棱角毕现;“漏”是石身含洞眼,能通视线;“透”是指多孔多洞,能走水通烟;“皱”是指石体表现凹凸不平,纹路密布,纡回峭折。
然而在当代,究竟什么样的石头才能算得上是一块值得收藏的奇石呢?储智广认为,可以将石形、石意、石气、石质、石艺、石德作为评判标准,从这六个方面来鉴定石头的优劣,简单地可以概括为“稀、奇、尊、贵、美、名”,简称为“石之六维”。“当然,奇石如果和某种特殊的寓意相结合,就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那真的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了。”储智广说。
当然,在日渐火爆并且伪劣奇石充斥其中的奇石市场,储智广表示,对初入门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鉴别奇石的真假。一块石头是否值得收藏,其前提条件是它的天然性,即原石不能有任何人工雕琢或任何形式的人为改动,必须是出自天然造化的。入行多年来,储智广看过许多制造奇石的伪劣手段,他提醒“石友”,造假者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块上,用现代加工工具,采用劈、斩、抠、挖、填、挫等手段对其进行人工处理,此外他们还通过雕、磨、烂、摸压、增褪色、注胶等一系列的手法来制造观赏石,并最终形成规模生产,创造利润。“若是人工制作的工艺品价值就差远了,投错了资,可就赔大了。”
储智广最后表示,几乎每种藏品都有被疯炒的可能,奇石也一样。近年面对观赏石市场的迅猛发展,部分人不惜高调炒作、垄断资源、哄抬价格、缔造“天价”。所以新“石友”们须理性对待,谨慎入市才好。
延伸阅读
那些爱石的古老传说
奇石是自然界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赏石、收藏石头的雅趣,尤其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爱好。人们普遍认为,凡是具有一定观赏或收藏价值,能给人们愉悦、惊奇的各类天然的石头,都可称为“奇石”。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经成立的奇石协会、赏石组织达到几百家,一些地区一级的城市都成立了赏石协会,爱好者众多。全国各地还建设了大量的奇石文化馆,数以百万计的人喜欢、欣赏、收藏奇石。现代人爱石,重于观赏与研究,进而挖掘其商业价值。人生譬如朝露,可是奇石没有终点。远古时代的人们把生命的感受和美寄寓奇石上,这种喜欢奇石的古老情结,诞生了许多美丽的趣话与传说,至今为人乐道。
细数起来,最古老的爱石的传说应为“女娲补天”的故事。在晋代王歆之《南康记》中记载:“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绣上,切霄凌景,昔女娲石也。”相传,在远古时代,大雨使东南方成了一片泽国,黎民百姓都因此受苦受难,美丽善良的女娲娘娘跑到玉皇大帝的后花园,那里有许多用五色宝石砌起来的假山。她把一块块宝石都拆下来“补”起“天”来。因为奇石,天从此不再漏水。蓝天的底下又是一片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女娲很高兴,可是还剩有一些五彩宝石。太白金星说:倒不如都送给人间,堆一座山。要是再有水淹来了,老百姓也有个避难的地方。女娲便把这许多的五彩宝石堆了一座山,这山便是现在的“寿山”。“女娲补天”的故事不知被传诵了几千几万年,人事沧桑,变化无常。当年的“寿山”生长着青葱翠绿的树木,但山里边仍然蕴藏着的许许多多的五彩宝石,晶莹剔透,温润生辉,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