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河北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洞藏国宝六百年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17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作者:孙慧君

摘要: 1999年,河北隆化县西北境一个野鸽子出没的山洞里,有了震惊中外的发现——元代窖藏。

  1999年,河北隆化县西北境一个野鸽子出没的山洞里,有了震惊中外的发现——元代窖藏。 

  深山古洞见珍奇 

  河北省隆化县西北境的湾沟门乡窑沟正南面有一座山,当地人称它“窑沟前山”。前山上耸立着孤零零一座突起的岩峰。岩峰的南面有一山洞,竖长方形的洞口坐北朝南,高大宽敞,光线充足,冬暖夏凉。洞内泉水汩汩,顺着石壁渗入洞下。因常年有成群的山鸽栖息于此,当地人便称它“鸽子洞”。鸽子洞地势险峻,非常隐蔽。前面百米悬崖,荆棘丛生,人无法从正面进入。只有左侧山路盘旋,一条布满碎石,宽仅容人的小路可以进洞。当地人讲,近年除偶尔有人在洞中用炸药炸山鸽以外,平时人迹罕至。




湖色暗花绫彩绣莲生贵子带饰



茶绿色绢绣花尖翘头女鞋


  1999年1月21日,是农历的腊月初六,东梁顶村的张立满、周国海、周国振、张振川等4名少年拿着刀锯到山上打镐把(寻找适合做镐头柄把的木料)。严冬腊月,山风呼号,透骨钻心,冻得难耐的孩子们进入鸽子洞避风。一进洞中,顿觉暖意融融,他们便嬉戏打闹起来。此时,张立满见洞中央地势较高的地方露出桦树皮,还有布角,他用力一拽,竟从土夹碎石的地层中拽出一个粗布包袱。孩子们急于看到内里的东西,用刀锯锯开布包,发现是些衣服、鞋、布片、骨器,还有一些带字的纸张。他们以为是死人的东西不吉利,于是有人拿了几张字纸,有人拿了一枚铜钱,还有人拿了几件骨角器,把其他东西抛散在山洞内外,便各自回家。随后,鸽子洞里发现东西的消息便在几个村子传开了。 

  时任茶棚村支部书记的韩文贵,他是197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建三级文物保护网时由河北省聘请的文物保护员,听过文物保护课。得知鸽子洞发现东西的消息,他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文物,就让儿子韩伟和女儿韩艳秋上山把扔在洞内外的东西捡回来收好,又往返50多公里山路,到乡政府给隆化博物馆打电话(当时只乡政府有一部电话),博物馆的电话因欠费停机,未能联系上。此时大雪封路,班车不通,无法找人捎信。在此期间,几个文物贩子找到韩文贵家,要出高价收买出土的东西,均被韩文贵严词拒绝。直到3月份,这个消息才传到隆化博物馆。 

  1999年3月25日,隆化博物馆派专业人员周奉东、王晓强二人赶往湾沟门乡窑沟脑村调查此事。他俩到茶棚村东梁顶自然村时,天色已晚,只好住到茶棚村主任刘景文家里。第二天一早,二人便步行10几里山路赶到窑沟脑的韩文贵家,说明来意,韩文贵以为又是文物贩子行骗,直到王晓强拿出盖有县政府钢印的文物执法证时,韩文贵才确信不疑,便把他收集的东西拿出来,并提供一些文物流失线索。随后周、王二人不顾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在冬日夜晚的黑暗中,迎着寒风,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地逐家走访,第二天又到鸽子洞内外搜寻,两天徒步百余里,从几个孩子手中找回6件文书,一枚五铢钱和几件骨角器,连同韩文贵收藏的,共收集文物61件,于27日带回隆化博物馆。此后,隆化博物馆先后7次派人赴窑沟脑、东梁顶、湾沟门等地群众中调查走访,在湾沟门乡政府大力支持下,又先后收集到角器、银饰等几件文物。经整理修复后统计,共收集到文物67件。 

  有个疑问,窖藏主人掩埋这些东西时肯定不会裸露在外,这个包袱怎么会破土而出?根据当地群众的说法,近年有人在洞内用炸药炸山鸽时,是把炸药放在洞中央的地面上,很可能一次次地将土石掀起,使掩埋的土层越来越薄,以致埋藏的东西露出地面。人们都是在夜晚山鸽归宿后进洞燃放炸药,虽然已经露出布角,黑暗中却没人看见,最终被几个偶然进洞的孩子发现。 

  这个偶然的发现,却揭露了一个尘封600多年的秘藏,让世人为之震惊。 

  看似无奇却有奇 

  1999年3月28日是休息日,我牵挂着周奉东、王晓强二人去窑沟脑村调查之事,便早早到了博物馆。听二人讲述了发现和征集经过,从纸箱里取出几件残破的至正年间的文书,又打开一件尺幅很大的色彩鲜艳的丝织品时,我惊喜地脱口而出:“这是元代织锦!” 

  又仔细看了鞋、帽、衫、和五颜六色的丝织料片与一些骨角器,认真辨读了几件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的文书后,讨论的结果:此为元代窖藏,是重大发现,要尽快请专家鉴定。 

  1999年4月8日,我到北京找到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刘东瑞秘书长,请求组织专家鉴定鸽子洞出土文物。 

  1999年5月19日,刘东瑞秘书长会同故宫博物院张宏源、张淑贤研究员与北京市文物商店文物鉴定专家华义武4位先生到隆化博物馆,对鸽子洞元代窖藏文物进行鉴定。专家们对每一件丝织绣品的质地、织造工艺、经纬密度、刺绣纹样、色彩、针法、尺寸逐一认真观测、分析、研究,为每件文物定名、定级。鉴定过程中,专家们对这批珍贵的丝织绣品赞不绝口。最后,当织锦被面放在案上展开时,几位专家几乎同时拍案而起,异口同声地说道: 

  “太珍贵了!太珍贵了!”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