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题款钤印露马脚。在中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北宋时画家把名款多藏在画中很不显眼的地方,如石头上或树枝中。署款真正开始大规模盛行是在元代,我们看赵孟頫的很多绘画就有名款,此时在画上题记与题诗也开始大量出现。很多时候钤印对于书画真伪的判断也至关重要。近期被上博专家质疑的苏轼《功甫帖》,其上面的三方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藏印“子京”朱文葫芦印、“项叔子”白文方印和“檇李项氏世家宝玩”被断为“后加伪印”。可见钤印对于古书画作品的鉴别是多么重要。
其七,名家题跋细分辨。古代书画由于屡经递藏,其上多有历代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与观款。这些题跋不仅对了解作品的收藏历史,判断作品真伪极有帮助,还往往因题跋使作品大为增色。正因为藏家对书画的题跋十分看重,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伪造题跋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明代张泰阶便善用此招,他伪造的假画常常都附带各代名家假跋。当前拍场上常见的假题跋多为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史树青等人,因此遇到这些“名家题跋”时应格外小心,多加审看。
其八,他人之见仅参考。许多投资者对艺术品缺乏认知,寻找投资顾问,由专家为其掌眼的现象十分普遍。让专家掌眼虽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专家不可能万无一失,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家”眼力甚低。
其九,专注一二莫贪多。目前国内拍场的古代书画大多集中在明清两代,因此确定收藏范围与对象、针对某一流派或一两个大家开展收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眼力提高后再由近及远,由少及多,渐有所成。
其十,自有见地终有成。收藏古代书画若想取得成功,归根到底尚需藏家本人见多识广,自有见地。当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投机之风盛行,只有对中国书画史做一些必要的研究与了解,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立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