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国宝回流的那些事儿
摘要:
皿方罍的天价回流在一片“点赞”中,偶尔也夹杂着网友的不理解:“花那么多钱买破铜烂铁,值得吗?”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人们会发现,似乎每一次大手笔的“国宝”回流,都会听到类似的声音:回流“国宝”,到底何以“...
皿方罍器盖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猪首铜像。
一件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牵动了几亿华人的心。北京时间3月20日凌晨(纽约时间3月19日下午2点),湖南收藏家群体与纽约佳士得洽购成功,漂泊海外多年的大型青铜器皿方罍(léi)器身终于要回归故里了,并将与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器盖实现“合璧”。
这个注定成为2014年文物回流大事件之一的消息,尽管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关于皿方罍的讨论还在继续。一片“点赞”中,偶尔也夹杂着网友的不理解:“花那么多钱买破铜烂铁,值得吗?”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人们会发现,似乎每一次大手笔的“国宝”回流,都会听到类似的声音:回流“国宝”,到底何以“天价”?
可与四羊方尊媲美的皿方罍
3月的纽约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吸引华人的脚步和目光。纽约时间3月14日,佳士得拍卖预展的第一天,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到了纽约。让他惊讶的是,酒店里住的、餐厅里吃饭的,到处都是华人,大街上走几步就能碰到熟人,还都是同行。用他的话说,华人“海了去了”,“光我知道的北京古玩界的人就有百十号都来了”。
仿佛全世界的华人收藏家不约而同地聚到了纽约,这个“聚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皿方罍。有人跃跃欲试想要竞买,有人想一睹国宝真容,也有人只是好奇这件“方罍之王”到底能拍多少钱。而当湖南省博物馆致佳士得的函在网上被披露后,所有人都开始关心一个问题—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4亿元)能将皿方罍带回家吗?
3月19日下午2点,距离皿方罍原定的拍卖时间只剩21个小时,洽购成功了,价格却秘而不宣。强烈的喜悦和好奇把华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微博、微信上的祝贺和对价格的猜测纷至沓来,最夸张的说法是成交价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不过,收藏家朱绍良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天方夜谭,不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据他透露,圈子里比较靠谱的估计是1亿元至2亿元人民币。即便如此,皿方罍也足以被网友贴上“天价国宝”的标签了。事实上,在占据主流的肯定和鼓掌中,确实也有网友质疑“天价”买回皿方罍的意义。
为皿方罍回国奔波了四个多月并参与洽购的“艺术长沙”发起人谭国斌对此很无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做很多事情都要保密,真正懂青铜器的人毕竟是少数。”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业内人士才会去看这个青铜器多么稀有,更多的人只是看热闹、看故事,毕竟青铜器的历史太久远了,知识普及得还不够。”
的确,在皿方罍成为大众话题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罍”这个字的读音。让人有点陌生的罍,是古时的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青铜罍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较为短暂,而方罍更是稀少。此次即将归国的皿方罍,则被文物界公认为我国商周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享有“方罍之王”的美誉。
在贾文忠看来,这件属于皿氏家族、器身高63.6厘米、通高84.8厘米的青铜器,绝对可以跻身中国青铜器的前十位。“它的制作工艺太漂亮了,如果成交价真是2000万美元,一点都不算多!”青铜器专家、湖南省博物馆前馆长熊传薪,用一个通俗的比方阐释了皿方罍的价值:“虽然不能和后母戊鼎相比,但与四羊方尊媲美没问题。”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同样出土于湖南,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的。
让专家们相信皿方罍此次成交没有买贵的另一个原因,是青铜器在艺术品市场中长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人们常常听到“金石书画”的说法,其中排在首位的“金”就是被看作“国之重器”的青铜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代表权力和威望的青铜器,现如今在艺术品市场并不显山露水: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2010年就拍到了4.368亿元,前天亮相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最终以2.8124亿港元成交,而青铜器此前的最高拍卖纪录还是皿方罍2001年创下的924.6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不到8000万元。“青铜器本来就稀少,皿方罍又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东西,而且还有"合璧"的意义,相对其他类型的艺术品而言,应该更珍贵一些。”易极拍卖研究院院长王凤海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