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隆陶瓷品作为典藏的艺术品在当代社会的华丽转身,已经成为“天价”的代名词。乾隆陶瓷在拍场一枝独秀原因有三:首先是稀有;其次是精湛;最后则是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强。但“凡乾必贵”是不足取的,市场需要理...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国陶瓷艺术品在海内外拍卖场上,迄今为止成交价超过亿元的有十余件,其中,乾隆瓷器就有5件。成交价在千万元区间的有一百余件,在百万元区间的有数百件。高价成交品以粉彩、黄地青花、金彩、青花、红釉、青花釉里红以及各种仿釉瓷为主,器型有天球瓶、尊、梅瓶、转心瓶、碗、供器、盖壶、洗、玉壶春瓶、胆瓶、盘、鹿头尊等等。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乾隆陶瓷已经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标杆,难怪有人要说“凡乾必贵”,这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中国陶瓷千年传承,历代精品迭出,乾隆陶瓷为何拍场一枝独秀?
对此,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有三,首先是稀有。在封建社会里,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者独一无二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已十分不易,有的甚至是凤毛麟角,市场上是买一件少一件;其次是精湛,乾隆极力创新,在乾隆朝创烧了很多瓷器新品种。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因此,这时期的官窑瓷器是明清两代高价品最集中的板块。
最后则是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强。现在不少藏家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收藏,能觅得皇帝喜爱的艺术品或是御用之物,无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因为不仅可以显示身份,提高身价,而且可以保值增值。所以,一掷千金甚至倾囊而出收购乾隆官窑的大有人在。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股狂炒乾隆瓷的背后,客观讲也充斥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眼下,一方面乾隆瓷的价格被人为拔高了许多倍,一些本不该高价的瓷器在资本的追逐下,被不断天价,充满了大量的水分,行情被严重透支了。在价格虚高的同时,还存在着浑水摸鱼、真假混杂的情况。当前市场上这股“乾隆瓷追逐热”和“天价风”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眼下乾隆瓷之所以被狂炒,完全缘于它本身已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化品牌和概念而被市场过度包装和神话了。那种凡乾隆瓷就动辄天价的市场行为既是不理智的,也是不足取的。市场还是要回归到理性状态为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