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两年新水墨在国内艺术品市场表现活跃。新水墨为何突然发力?新水墨收藏的力量来自哪里?这是来自日前上海举办的一场新水墨论坛上的话题。并指出新水墨可以慢慢来,整理好再走出去。
新水墨应先整理好再走出去
从国内的春秋大拍、各大展览,到纽约苏富比、佳士得亚洲艺术周,再到纽约大都会,新水墨热的辐射范围似乎越来越广,这也让不少从业者感到兴奋。新水墨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了?新水墨开始代表着中国艺术形象被国际艺术舞台所接纳、认可了吗?面对新水墨热这一突然而至的“惊喜”,我们似乎需要更多的冷静与理性。
“在未来5年内,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建立东方的哲学和美学系统。”田畑幸人认为,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有如同今天中国水墨热一样的风潮,当时,活跃于市场的艺术家和收藏家都是日本本土人士,由于欧美藏家对日本画没有什么兴趣,市场狭窄,这股风潮很快“偃旗息鼓”。当下,中国新水墨收藏也基本上是由中国藏家来完成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新水墨频频“走出去”,登上国际艺术舞台,欧美藏家也表现出兴趣,但问题是,欧美藏家是否能够理解、认同中国艺术的价值?
田畑幸人认为,只有建立起东方美学系统,新水墨才能真正崛起。“西方艺术之所以有庞大的艺术体系和牢固的话语权,与他们400多年里共同努力,形成自己的哲学、美学体系是分不开的,而东方艺术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确立亚洲美学的价值和地位。因此,我认为,未来5年内,新水墨最重要的是建立东方的哲学和美学系统,应该经过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共同构建,先把自己整理好,再去西方做展示。事实上,经验丰富的欧美藏家在购藏艺术品时,一定会先弄清楚艺术家的理念、学术思想。新水墨只有在建构好自身体系后再走出去做展示,才能让西方艺术世界看到中国艺术的品质,理解、认可新水墨的价值。”去年9月,田畑幸人策划了一次以中国艺术家为主、汇聚亚洲各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的“新朦胧主义”画展,他表示,自己打算慢慢来,每年举办一次“新朦胧主义”画展,形成一种链条,持续5年左右看是否可以形成一定的风格。
对于当下中国新水墨市场存在的问题,夏季风也坦言,新水墨艺术缺少学术性规划。“国内一些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力很弱,他们的创作量非常大,但让人很难判断究竟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还是仅仅复制而已。水墨艺术家对画廊运作的意识也非常淡薄,当代水墨艺术家中有艺术史诉求的很少,艺术家缺乏艺术生涯规划、学术推广等。”
收藏新水墨要先喜欢
那么,面对体量庞大的新水墨,藏家该如何选择?
“我更看重水墨的‘当代性’。”夏季风从艺术机构角度谈了自己选择作品时的考量,出于这一考量,他更愿意用“当代水墨”这个词。据他介绍,蜂巢去年主办的新水墨主题展占到总展览的1/5,大部分展览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以人物画为核心的当代水墨作品上,因为山水花鸟题材中很难通过作品来反映当代性。
对此王刚也有同感。“画廊和机构更看重以画人物为主的题材。画廊选择合作的画家一般来说都更看重他们的精神表达是否独立而富有个性,是否具有当下的时代精神。像党震、刘琦等这些画家的作品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才会被藏家所接收和喜爱。”王刚表示,他在选择新水墨艺术家合作时通常会考察三点:一是思想是否活跃,二是能否吸收古今中外对自己有益的养分,三是是否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绘画语言。此外,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数量没办法控制,作品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由于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一些投机问题,很多跟风现象把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炒得很高,但真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文化消费市场,首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过多的投机行为就会让它变为基金和理财产品,丧失了艺术品的意义。”王刚提醒藏家:“如果要收藏新水墨作品首先要自己喜欢,这个喜欢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基础之上的,其次才是投资。”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