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细数快要消失的民间艺术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留给了世人数不胜数的民间艺术瑰宝。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在悄悄的消失。
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像年画、皮影、吹糖人、撕纸、绢花、微雕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数不胜数的民间艺术: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 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单。麻类有大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青檀、桑皮、构皮等。竹子的种类较多,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种工艺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捏面人:也称“面塑”。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