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古代书画是赝品的“重灾区”这件事,人们早就知道了,但“李鬼”和“李逵”居然到了傻傻说不清楚的地步,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所料。如此窘状之中,中国古代书画究竟应该如何收藏?
原标题:“赝品重灾区”里玩收藏 讲究多
赵孟頫的《致宗元总管札》
龚贤《别馆高居图》
在如火如荼的春拍中,中国古代书画表现乏力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有观察家表示,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功甫帖》真伪之争”至今没有定论的影响。关于古代书画是赝品的“重灾区”这件事,人们早就知道了,但“李鬼”和“李逵”居然到了傻傻说不清楚的地步,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所料。如此窘状之中,中国古代书画究竟应该如何收藏?且看本报记者的采访。
“《功甫帖》真伪之争” 的影响持续发酵
去年,在拍卖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状态的背景下,古代书画却依然能够一枝独秀,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春拍中,中国嘉德“吴松文脉-北美私人中国古代书画藏珍”的成交率达到81.08%,沈士充手卷《江南秋色》拍出3622.5万元;大观夜场中龚贤《别馆高居图》以3737.5万元成交;秋拍中,董邦达《葛洪山八景》册页以5060万元成交,成为下半年古代书画市场的一大亮点……以至于胡润研究院在发布的《2014年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中乐观地指出,古代字画已经取代手表成为富豪收藏的首选。
然而今年春拍中,古代书画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几件拍前被寄予厚望的重量级精品意外流拍,如陈淳的《墨花图》、沈周的《安老亭图》和赵孟頫的《致宗元总管札》。被视为中国拍卖风向标的嘉德夜场大观中,古代书画拍出的价格连1个亿都不到。
有观察家指出,古代书画的骤然暗淡,不啻为从去年底持续至今的“《功甫帖》真伪之争”的“蝴蝶效应”。尽管刘益谦本人宣称,他已经取得了此次辩论的“胜利”,但市场却用实际行动表示出了深重的疑虑。从卖方看,市场上几乎见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好东西”;从买方看,许多“熟面孔”也从这次春拍中悄然消失了。
朱绍良表示,《功甫帖》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他认为无需过于悲观。事实上,虽然这次大陆拍卖市场表现不佳,但佳士得香港的春拍中,古代书画的情况却相当不错。八大山人的《山水》拍出了3608万人民币的高价,《书北窓三友诗》也拍到了2258万人民币。“佳士得香港取得的好成绩应该跟他们的"低估价"有关系。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古代书画的市场上,一旦出现干净的、真正有价值的"筹码",就一定会受到追捧。这是古代书画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的。”朱绍良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