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探秘艺术品收藏圈不为人知的常识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9-13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摘要: 有些知识在业内看来是常识,但在大众看来却匪夷所思。比如黑曜石没有假货,因为造假成本比售卖实物还贵……本文立足于业内熟知而圈外陌生的一些小知识,如艺术品都是宝贝、鉴定证书等以飨读者。


  原标题:艺术品收藏圈不为人知的常识



厉槟源作品 死了都要爱 Deathless love,2012, 录像 图片提供:今日美术馆

厉槟源作品 死了都要爱 Deathless love,2012, 录像 图片提供:今日美术馆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1日,美国丹佛,佳士得拍卖行在万豪酒店举办美国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巡展

 当地时间2014年4月21日,美国丹佛,佳士得拍卖行在万豪酒店举办美国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巡展



  有些知识在业内看来是常识,但在大众看来却匪夷所思。比如,飞行员在天上大部分时间在发呆;比如辣味并不是味道,而是辣椒中的辣椒碱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又比如黑曜石没有假货,因为造假成本比售卖实物还贵……本期焦点《艺术圈不为人知的常识》立足于业内熟知而圈外陌生的一些小知识,以飨读者。

  几天前,记者收到一位朋友的电话:“我家隔壁的祖坟搬迁,挖出了一批宝贝。你看看能不能找找鉴定专家给估个价。怕卖便宜了被骗啊。”记者仔细询问了东西的来源和品相,告诉他们,清朝的东西未必能值天价,找人鉴定容易,但鉴定证书也未必有用。可惜,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委托人的理解。在他们眼中,文物自然意味着天价,一夜暴富的愿望怎么能轻易破灭呢?

  艺术品都是宝贝?

  与“国宝帮”盛行有关,很多民间收藏爱好者都认为自家的藏品奇货可居。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越老的东西越值钱”似乎是大家的共识。事实上,艺术品的价格并不是由年代决定的,品相、传承、文物内涵……甚至由哪家拍卖公司拍出,经过何人收藏都对价格的影响举足轻重。

  “现在收藏市场的火爆,很容易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一些误区,仿佛越古老的东西越值钱,越有名的艺术家作品就一定更贵。特别是一些新进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和价格尺度,只看年代和名头。殊不知,艺术品领域并非遍地是黄金。”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蔺道军说。

  “时间的久远确实能说明一件文物的价值。那是否越久越贵就要考虑很多因素了。有的文物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不具有艺术价值,那么它的价格可能就不会很高。”蔺道军引用美国经济学家哥德哈勃的观点,分析:“哥德哈勃曾经说过,‘如果你用美元数量测量一个艺术家的生产力,你会发现,最引人注意的艺术家最赚钱。’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成功地吸引注意力是艺术存在的全部意义。这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品的存世数量,而是艺术品所能吸引的注意力。”

  正如知名批评家郭庆祥所说,“有些画家很有名,画价卖得很高,但不一定有艺术价值。”蔺道军认为,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与该作品作者的知名度、市场需求、媒介“炒作”程度等因素系系相关。对此,蔺道军建议,买作品不能只看名头,作品的优劣才是买家应该关注的。要保证你所买到的都是精品,而不是应酬之作。“作品的精与劣是作品价格的决定条件。此外,题材、风格和尺寸大小也对作品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中国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中国书法有真、草、隶、篆、行五体。一般情况下,艺术家擅长的题材、艺术品的尺寸较大,作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当然,事情也非绝对。在1997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尺寸仅为9.7×7cm的齐白石庚申(1920)年作《蝇》以19.8万元的高价成交引发轰动,被媒体称为‘最昂贵的一只苍蝇’。其原因就是题材的特殊性,因为这是齐白石唯一的一幅以‘苍蝇’为题材的书画作品,所以尺寸虽小价格却高。”

  蔺道军指出,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繁多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收藏家唯“以不变应万变”。加强自身的艺术品鉴赏修养,谨防“炒作”等手法对艺术品的价格造成短期的巨幅上涨时盲目跟风。

  有了鉴定证书就有了尚方宝剑?

  “金缕玉衣”骗贷、故宫副院长等专家估价24亿的事情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哗然。两件自制的“玉衣”,5名权威鉴定专家竟为其开出了24亿元的天价评估。“金缕玉衣”的主人——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据此向银行前后骗贷近10亿元。而在整个事件中,专家的鉴定过程只是“隔着玻璃看了看。”“签完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这个事情对于迷信专家鉴定的人可谓是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位专家最起码还是“真专家”,有职称,有阅历,在业内也算是一方泰斗,只可惜一时被金钱和人情蒙蔽了双眼。正如此次参与评估的专家之一、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所说:“我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据记者了解,杨伯达在业内还属真材实料,此次“湿鞋”业内更多的声音是惋惜他“晚节不保,被做局者坑了。”

  更有甚者是一些见钱眼开的专家。只要给钱,什么证书都敢开,年代、质地“随君挑选,包君满意”。鉴定费几百至几千不等,如果需要证书则再需几万或十几万。如此,假文物便顺利转正。

  “鉴定专家一般可分为研究型学者和实战型专家两类,也就是常说的学术派和市场派。学术派的专家多在博物馆里工作,虽然拥有丰厚的资源但缺乏市场交流,对市面上的作伪手段不甚了解,证伪往往不是研究人员的主业。而市场派的专家,其鉴定经验几乎是靠自己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所以他们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点也很明显,学术权威不够。”蔺道军说。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艺术品委员会副主任刘幼铮曾在两会上表示:“鉴定评估的运作规则是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混乱现象的‘死穴’,该类规则的运作,直接与卖方、买方、中介方、质押、信贷、相关金融产品等市场要素相关联,问题全出在这。”

  “一些鉴定机构、所谓的专家等,为了有利可图,都鼓励收藏爱好者开鉴定证书。有个在业内很知名的专家,3000元一张鉴定证书,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位古玩商对记者说,“其实,行里的人从不看鉴定证书,只看货。刚刚那个专家已经上了拍卖公司的黑名单,由他(她)开出的证书,反而证明十有八九都是赝品,拍卖公司更不乐意收。”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