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津城文玩市场兴起手串收藏热,“二九”第二天,藏家就频频出手,店铺激增菜市场也卖文玩,“80 90”渐成主力。但文物市场火热后却“走味儿”,买家攀比、跟风现象严重。
“80后”“90后”渐成主力军
每逢周四的沈阳道大集上,前来赶集的人摩肩接踵。不难发现,其中年轻面孔所占比例相当大,并渐渐成了这里的主力军。在一个主售小金刚菩提子的摊位前,两个穿着时尚的男孩正在仔细挑选,他们对记者说,现在还在上学,受家里亲戚影响喜欢上了文玩。
“80后”小伙新蕾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现,身边同龄朋友新增了很多文玩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以前是晒美食、晒去哪儿吃饭,现在没事儿就晒个串儿啊、壶啊,还有的玩儿着玩儿着从买家成了卖家,做起了文玩生意。”
在文玩大军中,还有不少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很多女性选择自己搭配珠串和配饰,佩戴起来十分艳丽。市民陈小姐去年11月在鼓楼淘到一串品相不错的南红玛瑙,配上以前购买的青金石隔珠和银隔片,制成一串靓丽的饰品,“自己DIY手串别有一番乐趣和成就感。”
文玩为嘛现在这么热?
北京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谢方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富裕起来了,开始向精神文明方面追求。收藏作为精神文明的载体,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另外,很多人将其看作是升值、保值的理财行为,“受利益驱动的导向,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资源少、价值高,以后还能升值很多倍,受某些舆论导向的影响,抱着理财的态度收藏投资。从心理上讲,看到大家都在收藏,那么我也要收藏。收藏既彰显文化品位,又有经济升值空间,很多人便开始热衷收藏了。”
以串珠为代表的文玩,过去在收藏圈子中并不被多数人青睐,如今为何受到如此追捧,成为炙手可热的宠儿?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喜欢珠串并不是出于宗教原因,而是将其看成一种时尚。谢方开认为,串珠既可以欣赏,还有实用性、装饰性,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方式:“现在人们工作忙碌,时间碎片化,假若要把玩、欣赏一件玉器、瓷器这样的艺术品,一不方便携带,二也担心破损。而珠串可以戴在手腕上、脖子上,既起到美观、装饰作用,还不影响工作和其他事情,稍有闲暇的时候,即可取下来把玩、欣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小的把件也是同理。”
“也有人觉得,戴上手串,感觉比其他首饰显得有品位、有内涵、不俗气。手串有不同款式、不同雕刻工艺、不同寓意象征,有的还能够自由搭配,又增提了趣味性,给生活增添一抹丰富色彩。手串现在成了一个新潮,有人觉得,大家都戴着手串,我不戴的话好像缺点什么。另外,谁的手串质地好、工艺水平高,拥有者也将其视为一种荣耀。”
文玩市场火热之后的“走味儿”
“盘”,文玩圈子里的常用词,就是用手不断摩挲器物的动作。采访中,多数文玩爱好者都觉得,这是文玩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和其意义所在。通过“盘”,除去物件原本的粗糙暗淡,形成包浆,进而华丽蜕变、惊艳四座。一位文玩爱好者曾在论坛中写下这样的话——在我看来,文玩是自己通过把玩一样可以承载岁月的东西,记录下我们岁月流淌的痕迹。
然而,文玩火爆之后,原本推崇的内涵意义竟开始“走味儿”了——
文玩市场
“走味儿”之一
玩家扭曲心理
[攀比]
天津小伙儿康健向记者介绍,文玩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叫做“文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不过试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前几天,有个自称北京顽主的人,在网上传了一段粗俗的秀珠子视频,引来很多文玩网友上传视频与之隔空互骂。文玩是修养心性的,不是让我们互比互骂的,这样下去,离文玩的初衷就越来越远了。”
在康健眼里,价格和价值不完全成正比,他举例说:“‘鸡心’是文玩核桃里很便宜的品种,很多人都看不上‘鸡心’。可我认识一个老爷子,他那对儿‘鸡心’盘了十年,称得上是精品。反之,有些人呢,入手价以万计的‘四座楼’,不是为了盘,而是为了给别人看:我的比你的名贵、比你的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