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法国喜剧《艺术》:展现“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11 来源:人民网
标签:

 

正在话剧中心上演的法国喜剧《艺术》,展现的正是当下对艺术的迷思。

 

《艺术》的不朽,在于编剧的卓越。雅斯米娜・雷扎创作的该剧被誉为“一流的高明的喜剧”,首演于1994年的巴黎,被著名影星肖恩・康纳利看中,购买了英语版权,1996年开始走向全球,逐渐被翻译成36国语言。2001年在中国首演,当时的阵容是徐峥、林栋甫和郝平。如今的阵容中仅存郝平――这一变化所折射出的“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就值得观众细品。

 

 故事围绕一幅巨大的全白的现代派油画展开。皮肤科大夫塞尔吉花了20万法郎,买了一幅看起来就是“白板”的“油画”,邀两位挚友伊万和马克前来欣赏。伊万是个老好人,正要娶文具商人的侄女为妻,才谋得文具店职员的工作。马克是一位愤世嫉俗的航空工程师,更热爱经典名作。三人对这幅画的不同评价,折射出社会对艺术评论的三重“理性”原则,可以纳入x、y、z三轴坐标系――学术观点、市场价值、大众观感。如能在坐标系里找到这三者在全社会里的平均值,那就能找到最为“客观”的评价。在“学术观点”上,塞尔吉与马克完全对立,前者喜爱现代派,后者只好经典流。观点对立,引发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两极判断。而作为“和事佬”的伊万左右摇摆,忽而说“这就是一块白板”,忽而说“我也能看见这其中有点粉红色、淡米色……”

 

 马克与塞尔吉彼此不能说服,上升到了对对方性格、甚至细节动作的恶言相向,使得伊万左右为难。三个人之间,两两互动,进一步引发情绪失控。此时,对艺术评价的后两重“感性”原则显现,“个人阅历”和“公众礼仪”――亦即在何种场合要给对方多大的面子。

 

 编剧的“一流”,在于以一张“白板”点穿了三个有着15年友情的男人,在观点争执时,流露出的复杂、微妙、琐碎、细腻的情感,并折射出他们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性格成因。在塑造了三个立体人物的同时,他们三人争执的核心,围绕了“艺术价几何”,又表现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尴尬位置,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这出戏真的是在讲艺术吗?结局告诉我们――不!最终,塞尔吉问伊万要了一只记号笔,让马克随意在“白板”上作画,表达了对20万法郎的释怀。而画完画,解了气的马克又主动把自己的涂鸦清洁干净,还给塞尔吉一块“描绘在大雪天里,一个孤独的人离开了的白色的油画”。

 

 孤独,是这三个之所以能维持15年情感的男人,维系友情的根本,也是最终,他们放弃评价艺术“原则”的根本道理。名为《艺术》的戏,展现的是对艺术的争执,其实讲的是人性的孤独,这就是“高明”之处。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