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4日上午10时,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教学汇报展在造型校区一楼展厅开幕。学院党委书记刘德翔、院长马尚、党委副书记韩春雨、副院长张东航、副院长郭春方出席了开幕式。
4月14日上午10时,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教学汇报展在造型校区一楼展厅开幕。学院党委书记刘德翔、院长马尚、党委副书记韩春雨、副院长张东航、副院长郭春方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尊重运用民族文化,精心培育专业人才”主题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以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90后”本科学生创作为主,作品展全面展示了他们4年学习装裱修复技艺和书画的成果,透过作品可以看出“90后”的学生们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民族文化传承中。
古画修复与装裱专业建立于2002年,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绘画、书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技、艺有机结合,在传授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同时,将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绘画贯穿教学始终,训练学生的笔墨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工作室导师张喜德教授告诉记者:“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为核心,与绘画、书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更给予了学生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生存能力,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宽广大路,拓宽学生就业。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所学所长,根据个人意愿做多重选择,并且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据调查,现在国内著名的美术院校里极少开设书画装裱修复专业,不仅因为缺乏具有传承资格的专业师资作为基础,更因为缺少培养人才行之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和体系。技、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毕业人才在国内艺术类院校的试验推广、建设确立,说明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典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工艺的传承、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并具有可行性。这种趋势的延续发展也证明,关于传统书画修复技术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