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以美育代宗教。但是,多年由于功利主义盛行,艺术教育被严重忽视,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被堵塞了。顾月华等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也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的有力抓手。
三、苏州艺术教育之思
苏州艺术教育是苏式教育的内核,也是苏州区域素质教育的优势所在,具有鲜明的苏州特点。苏州的艺术教育反映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指向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以美育代宗教。但是,多年来由于功利主义盛行,艺术教育被严重忽视,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被堵塞了,导致国人审美能力低下,灵性得不到绽放,很多人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品位,有品位没修养。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毒害人心。
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也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的有力抓手。创新与审美是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新教育倡导创新艺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就应当抓住艺术教育的这个特征,不断激活艺术教育的活力与魅力;就应当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让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就应当依凭广大教师的智慧,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特色;就应当传递正能量,凸现艺术教育以美育德的功能。
苏州的艺术教育始终有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我们实施苏式的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惠及全体,逐步形成了苏州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特别注重来自水乡的“清澈、灵性和灵动”、来自千年古城的“内蕴、厚重和沉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努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我们大力开展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建立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苏州艺术教育始终扎根在苏州的文化土壤中,是地方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完美融合的典范。艺术教育,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优秀艺术文化传统,提高艺术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苏州的吴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千年古城、水乡古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也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书画、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更体现在成熟的文化心理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举例来说,在全国工艺美术的11个大类中,苏州工艺美术拥有10个大类,各种工艺花色超过3000个,冠以“苏”字号的就有苏绣、苏扇、苏灯等十几个门类。
苏州的艺术教育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年来,我们把艺术教育和苏州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我们的艺术教育始终扎根在苏州文化土壤中,流着苏州文化特有的血脉,和苏州古文化唱着同一首歌。譬如评弹的柔缓,昆曲的隽永,木刻年画的神韵,江南丝竹的婉转,苏州的艺术教育无不具有苏式气韵: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就是苏州艺术教育的特点,可以随手采摘,但又取之不尽,毫无造作之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苏州艺术教育吸纳了国际艺术教育的成果,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
“假如你扫街,就要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这是美国著名教师雷夫最喜爱的一首诗,他和他的56号教室风靡全世界。?其实雷夫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教学技艺并不高超,科研水平也很有限。他的成功除了来自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更重要的是来自他对艺术教育的痴迷。
雷夫说,如果你想让世界变得美好,就让所有的孩子都参加艺术活动;如果你想让你的学校与众不同,就让所有的孩子们每天花一个小时练习一种乐器;如果你想让不同个性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就让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他自己喜爱的艺术活动。
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成功之后,孩子们就有信心在其他学科里追求成功。这不仅是雷夫老师的坚信,也是我们苏州教师艺术教育的共同信仰。我们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艺术教育在每个孩子心田里所投影的阳光,一定会在将来某一天照亮这个孩子。我们坚信艺术就像童话里神奇的魔法棒,它会把我们的每一个教室都变成56号教室的模样,并把我们的孩子引向美妙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和新教育同仁们所共同期待的。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为“三此”——此身、此时、此地:凡此身该做且能做的事,绝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该做且能做的事,绝不拖延到将来;凡此地该做且能做的事,绝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艺术教育,是“此身、此时、此地”的我们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艺术教育,时不我待。艺术教育之花早一天在我们的教室里绽放,我们就能早一天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七月欢迎你,苏州欢迎你。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