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古玩资讯 > 正文

藏传佛教法器收藏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3-15 来源:东方收藏  作者:王伯闻

摘要: 每件法器有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等金属铸造,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



银嵌宝法螺


  法器根据实际用途,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袈裟、项珠、哈达属于礼敬类法器;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属于称赞类法器;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属于供养类法器;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属于持验类法器;护身佛、秘密符印,属于护魔类法器;刻或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属于劝导类法器。 

  每件法器有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等金属铸造,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六大类法器当中,除部分供养法器是建筑物,其他的法器都是可移动物。 

  近年来,在各类大型的拍卖场上,具有礼敬与供养用途的唐卡,作为藏族宗教艺术品被人们看好。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唐卡,在交易市场上一路上扬,屡屡在市场上爆出天价。甚至有个别的拍卖公司,还专门组织了“唐卡拍卖专场”,网上征集与交易的信息更多。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明永乐御制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以400多万美元价格成交,创下亚洲织物拍品价格新高,创造了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而且这一纪录至今难以突破。这幅作品早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一次拍卖会上,就曾以100万美元价格成交。 

  西方人对唐卡情有独钟,一些精美的唐卡不断流向西方。在宗教艺术品市场,唐卡和佛像关注度最高,其他类型的藏传佛教法器,市场认知度普遍偏低。 

  如果说唐卡属于藏传佛教的平面艺术,那么大量藏传佛教法器,更多属于立体的雕塑类作品。在藏传佛教密宗当中,有大量雕塑精美的法器,这些法器或是青铜铸造,或是手工打制,有些法器还镶有大量宝石,精美绝伦。 

  西藏密宗所用的藏铃,又被称为金刚铃,是密宗的法器之一。僧侣们使用金刚铃,为的是唤起众生的觉醒,督促信徒与佛祖菩萨共进。铃铛,即是唤起警觉之意。在修法当中,为警觉、劝请,令他们欢喜而摇铃。 

  金刚铃的形状,柄与金刚杵的形状相似,根据柄的样式有独股铃、三股铃、五股铃、宝铃、塔铃等五种区别。藏传佛教中,除五种铃之外,《微妙曼荼罗经》卷五中,还有九股铃(忿怒变化明王铃),及七股铃(金刚忿怒明王铃)的记述,这两种制式的铃,在金刚铃中较为罕见。 

  在五种金刚铃中,五股铃是最重要与常见的。五股铃和独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同时盛放时,要安置于金刚盘的正中央。五股铃依铃身装饰不同,可分为素纹、种子字、三昧耶形、佛像等四类,被称为:五股素纹铃、五股种子铃、五股三昧耶铃、五股本尊像铃。



金刚杵、金刚铃


  说完金刚铃,我们再来说金刚杵。金刚杵在藏语中被称为“多吉”。金刚杵作为法器,具有独特的宗教隐喻。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断除各种烦恼、摧毁障碍修道的各种恶魔,为密宗诸尊所持之物。 

  金刚降魔杵的形制,一端为金刚杵,另一端为铁制三棱杵,中段有三佛像,一作笑状、一作怒状,一作骂状。三面佛像各有象征和隐喻,此法器通常为修降伏法所用,用以降伏魔怨。宁玛派(红教)的“普巴金刚”法,使用此杵,故又称为“普巴杵”。 

  金刚杵和金刚铃相对应,独股、三股、五股都很常见。市场上各种法器最常见的就是金刚铃和金刚杵。金刚杵多以藏银铸造,个别装饰有黄金、宝石。 

  除了金刚铃、金刚杵之外,适合收藏的还有钺刀和法螺。钺刀多为银、铜、木、象牙等制作,手柄和器身上雕饰着龙头、火焰、连珠、卷草等,非常精美。除了法器外,亦被视为艺术品珍藏。 

  兵器类的钩刀,也是密宗法器之一。外形和金刚杵类似,另一端呈尖钩状,中部安有一长柄。在唐卡壁画上可以看到,但实物制作较少,收藏的机会相对较少。 

  钺刀的形状类似古代兵器中的斧,为修法用的法器。柄端为金刚杵形,下有斧状的刀身和刃口。此法器多为佛母所用,修法时佛母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代表除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