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展览推荐丨袁运生个展《魂兮归来》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新浪收藏

摘要: 袁运生 《魂兮归来》 学术主持 | 鲁明军 开 幕 | 2021.04.17 下午3:30 展 期 | 2021.04.17 - 2021.06.06 地 点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主空间 & dRoom...

标签:
袁运生个展《魂兮归来》海报袁运生个展《魂兮归来》海报

  袁运生   《魂兮归来》   

  学术主持 |        鲁明军

  开    幕    |        2021.04.17 下午3:30

  展    期    |        2021.04.17 - 2021.06.06

  地    点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主空间 & dRoom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 D07)

  新浪讯,站台中国将于4月17日举办“魂兮归来——袁运生个展”,此次展览为袁运生先生在站台中国的第二次大型个展,展期持续至6月6日,由鲁明军担任学术主持。站台中国将调用主空间和dRoom展厅,对袁运生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梳理并呈现。

袁运生先生带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袁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外出考察 现场照片,2000年左右  袁运生先生带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袁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外出考察 现场照片,2000年左右

  “我深信,当我们真正研究古代艺术之后,再回味现代艺术之所以追求,也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也许会认识到现代艺术的追索与我们在本质上相去并不很远,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那时,将出现一种、十种甚至一百种重内容的素描,重情感的素描、重精神的素描。追索民族艺术的真精神。才是所谓继承传统的实质。其他的一切,都不在话下。魂兮归来。”/袁运生《魂兮归来》1982年

  展序

  文/鲁明军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袁运生无疑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引发的剧烈震荡,将袁运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此,这个事件以及“袁运生”这个名字皆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时至今日,《泼水节》依然是笼罩在袁运生头上的一层历史光环,甚至掩盖了这张作品本身的语言风格及其产生的动因和条件,也曾一度让袁运生此后的艺术实践乃至他一生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变得“黯然”。

幸福的泼水节(第一张色彩稿),纸本水粉,198.6X33.9cm , 1979幸福的泼水节(第一张色彩稿),纸本水粉,198.6X33.9cm , 1979

  事件固然缔造了历史,也缔造了袁运生。但袁运生无意制造事件,他的目的是想通往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并借以缔造一种新的历史观。因此,对于《泼水节》赋予他的永恒光环,他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更不希望自己被粗暴地标签化。1982年,从西北考察、写生归来的袁运生“义愤填膺”地撰写了《魂兮归来》一文。文中指出:“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我们应以民族艺术精神建立自信,找回失去的传统。”这样一种艺术观点显然承袭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油画民族化”的浪潮,特别是其师董希文的影响,甚至可以追溯到“美术革命”中的“民族化”主张,包括抗战期间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争论,等等,但实际上,在当时那样一个节骨眼上,《魂兮归来》无疑是逆潮流的。到底要不要“油画民族化”再度引发争议,作为参与者,袁运生并不反对“民族化”,在某种意义上,他自己就是一个“民族化”的践行者,但他并不觉得这个口号有什么意义,而是认为“一个画家学习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无需争议的自觉。且即便是号召“民族化”,也不是表面的袭用和标榜,而应该是一种精神性的承续和扬弃。因为,只有当艺术抵达至一定精神高度的时候,才会彻底化解古今中西之别,也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牛,(房宿),纸本水彩、钢笔,20.5x15cm, 1980牛,(房宿),纸本水彩、钢笔,20.5x15cm, 1980
牛(室宿),纸本水彩、钢笔,19.5x27cm, 1980牛(室宿),纸本水彩、钢笔,19.5x27cm, 1980
逍遥,油蜡、色粉、蛋、墨、宣纸 ,1992

  “一个现代艺术家的平庸,往往表现在他虽然认识到‘现代’的重要,而不能认识到民间艺术的美好。他只会欣赏一架新式录音机的精巧,却不懂得一张陕北民间剪纸在艺术上可能是更富现代感的。”这是袁运生在出国之前的一篇文章《油画民族化吗?》中的一段话,多少代表了他对于“民族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到了美国后,在毕加索、波洛克等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作品面前,他感受到了一种同样雄强的艺术之力。殊不知,毕加索也好,波洛克也罢,其实都深植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且都借鉴过民间艺术。或许这一点,让袁运生倍感亲切。不过,这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卑,反而让他更加自信。此时,真正征服袁运生的不是毕加索,也不是波洛克,反而是他一直心向往之的汉唐气魄和魏晋风度,亦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在美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和素描,这些作品所传递的与其说是探索和理解异文化的一种渴望,不如说是在异文化的身上他感受到了他念兹在兹的民族精神。

敦煌众佛像写生,宣纸水墨,66x137cm,1981敦煌众佛像写生,宣纸水墨,66x137cm,1981
  麦积山立着的小阿难写生,宣纸水墨,66x127.7cm,1981  麦积山立着的小阿难写生,宣纸水墨,66x127.7cm,1981
  麦积山双佛像白描,宣纸水墨,138.5x69.5cm,1981  麦积山双佛像白描,宣纸水墨,138.5x69.5cm,1981

  去国十几年,袁运生虽然错过了轰轰烈烈的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和八九现代艺术大展,但他对于“气度、魄力和勇气”的追求和心心念念的“魂兮归来”又无不暗合——甚至预示——了80年代末栗宪庭所极力呼吁的“滚动着无穷困惑——希望与绝望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传统与未来的冲突,以及翻来覆去的文化反思中的痛苦、焦灼、彷徨和种种忧患——的大灵魂的生命激情”,只是不同的是,后者取决于作品背后的价值基础,而对于袁运生来说,作品(形式)本身就是能量和灵魂所在。1996年应邀回国后,他也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圈子,而始终缺席于当时死灰复燃的各种激进的艺术活动和展览实验,直到今天,亦复如此。但他并不觉得遗憾,因为这显然不是他的旨趣所在,甚至有悖于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当然,这样一种执拗的坚持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很难获得体制真正的认可。

母与子,纸本水墨,196x177cm,1991

  从一时的“弄潮儿”到“被弃”的“独行侠”,袁运生已经习惯了孤身行走在边缘的边缘。也因此,他关心的永远不是身边琐碎的人、物和事,而是那些触不可及、但又是现时代至为稀缺的风范和气魄。

马拉松 ,麻布油彩 ,180 x 250 cm,2010 马拉松 ,麻布油彩 ,180 x 250 cm,2010 
风景,布面油画 ,200x400cm, 2018风景,布面油画 ,200x400cm, 2018

  关于艺术家

  袁运生,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以云南西双版纳线的线描人物画和首都机场《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引起美术界与思想界的关注。1982年应邀访美至1988年并任教于塔夫茨大学、麻省大学、斯密斯学院、哈佛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纸本水墨综合材料作品。1996年九月应邀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并承担“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刻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尝试在中国传统雕塑、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非书画系统”的视觉空间中寻求灵感和新启发。

  近期重要个展包括:《魂兮归来》,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1);《袁运生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21);《生命的赞歌》,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9);《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7);《第三条路——袁运甫 袁运生绘画作品展》,中间美术馆,北京(2014)

  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及大学收藏。

  关于站台中国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2015年底搬入798艺术区。站台中国是一个具有实验性和开放性的平台。作为一个艺术的发现、推动和参与者,站台中国致力于优质艺术实践的推广和艺术生态的建设,持续推动着当代艺术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个致力于当代艺术交流和研究的综合性艺术机构。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