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桩生意,引出截然相反的态度,问题出在买壶人的身份上,一家主营业务是销售电缆、在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超电缆。一亿买了28把紫砂壶;钱是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壶是大师顾景舟的。
顾景舟 高线三足套壶
成交价 ◎RMB 12,880,000
拍卖公司 ◎江苏和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首场艺术品秋季拍卖会
容量 ◎340 cc
此壶为三足鼎式,壶身呈扁球形,敦厚饱满。宝珠式钮,短弯流造型独特,方形提梁跨于壶上,转折自如。通体光素,仅以三条线饰于肩部,平添几分古意。此类造型的壶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有《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44-45页的“陈仲美款仿古凤盉壶”可资比较。顾景舟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他对于古代造型艺术有着独到理解,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文人气十足且具有时代感,本件“高腰线提梁壶”即为此中代表作。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尺寸 ◎直径11.3cm;宽14.3cm;宽24cm
成交价 ◎RMB 28,750,000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九头咏梅茶具”创作于1970年代,正是顾氏登上创作生涯巅峰的阶段。文革前期顾景舟遭受不白之冤,郁郁不得志,父母亲也先后离世,70年代初期终于逐步走出人生晦暗期。经过长期韬光养晦,饱汲文人艺术养分的顾景舟,多次配合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跑遍古窑址、文博馆,为艺术生涯注入全新生命,迎向创新坦途。
紫砂咏梅作品历来皆有,此类壶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苏省宜兴陶业职校王世杰校长所设计,1959年范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制作。但是由顾景舟所诠释的这件咏梅壶,全器的轮廓线条,既清新出尘,又能体会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壶身气度更是饱满蕴蓄,神采奕奕。将紫砂壶艺中所需蕴含的形、神、态都具体表现出来,树立了个人风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这些生长在他们周围并且十分熟悉的对象做为题材时,并不是简单的再现(duplicate)或仿造(copying),而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蕴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现与审美观念。”
众所周知,顾景舟大师一生创作的近百个品种中,绝大多数为光素器,并以气势雄健严谨,造型简练古朴,享有盛誉。相较之下,顾氏的花货作品便显得极为珍稀罕见。“九头咏梅茶具”完整呈现出顾景舟经营花货的风格与功力。全器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具体验证了世人对顾景舟“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的艺术评价。
顾景舟的作品主要以单壶创作为主,连杯的套组较为少见,此套“咏梅茶具”多达九头之多(一壶、四杯、四托),弥足珍贵。顾氏极为重视传统纯手工制壶技艺,从手工捶泥到排窑送烧,一砂一泥、一杯一托,亲力亲为,毫不取巧,当年锐意创新的顾景舟对此套九头茶具所耗费的心力与时间,想必殊为可观,也更甚于其他作品。
顾景舟 提璧组壶
尺寸 ◎ 尺寸不一
成交价 ◎RMB 17,825,00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年秋季拍卖会
璧,古代礼器,也是美玉的统称。提璧壶是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先生首制,时在一九六五年。在此后的近四十八年中,顾景舟先生多次提炼,精益求精。
诸如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都作过不同的赏试和探索,且有单壶及套具。日臻完美。先生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留下几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就不错了。”提璧茶具诚如先生自己评价“是当代紫砂壶中,表现出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一绝。”这并非先生自夸,而是确实如此。
顾景舟 虚扁
顾景舟 虚扁
尺寸 ◎ 高7cm M15cm
成交价 ◎RMB11,500,00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春季拍卖会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应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盛大而热烈的欢迎。这次展览他带去两件作品:虚扁壶和双圈壶,一高一矮两个光货造型,比智穷工,美轮美奂,让台湾的紫砂爱好者大饱眼福.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寒汀石瓢壶
尺寸 ◎纵13.5cm;宽17.8cm;高7.9cm
成交价 ◎RMB14,950,00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重 ◎432 g
此壶为紫砂泰斗顾景舟所制,由吴湖帆(1894—1968)于壶面上画风动竹枝,赠予江寒汀(1903—1963)。刻铭引自宋代词人梅尧臣(1002—1060):“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竹叶姿态爽飒,如有习习清风,行书劲健洒脱,正与壶身整体权衡协调之线条、造型对应成趣。这是顾景舟与江寒汀、吴湖帆与唐云(1910—1993)等海派书画家合作的五把传世石瓢名壶之一,是艺术家相知、唱和交流之作,紫砂、诗、书、画、篆刻的完美结合,名家名手,弥足珍贵。
顾景舟(1915—1996),本名景洲,名号有曼晞、瘦萍及壶叟等,堂号自怡轩,浙江宜兴川埠人。少年时从祖母习紫砂工艺,后至上海从事仿古紫砂制作,临摹陈鸣远等名家作品。抗战胜利后,他通过上海铁画轩陶瓷店老板戴相明(别字莲生),结识海派书画家,包括江寒汀、来楚生(1903—1975)、谢稚柳(1910—1997)与吴湖帆等人,相与交游、切磋,艺术思想与境界大为提升。1948年,易名景舟,意谓自己是艺海中一叶小舟,命运随艺海一舟而搏击,勇往直前,足见此一际遇对其艺业影响之深。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