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看故宫文物修复人员如何妙手回春?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9-05 来源:美术报

摘要: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中唯一设置了门禁装置的地方。比起人声鼎沸的故宫游览区,这里透出一丝神秘和肃穆。


  原标题:看故宫“文物医生”如何妙手回春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修复中拍摄)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修复中拍摄)


  1950年,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着手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1988年,修复厂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如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中唯一设置了门禁装置的地方。比起人声鼎沸的故宫游览区,这里透出一丝神秘和肃穆。故宫博物院拥有180余万件(套)藏品,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工作的修复专家们正是这些藏品的“医生”。


  在故宫公开展出的文物藏品,许多都是经过修复工作人员的修整才得以亮相,其中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子虔的《游春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唐冯承素临王羲之《兰亭序》等诸多堪称国宝的一级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史宁昌告诉记者,这次“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将根据不同文物修复类别,分为古书画修复、古书画临摹复制、陶瓷修复、钟表修复、木器修复、纺织品修复、漆器修复、金属文物修复、珠宝镶嵌修复、囊匣制作技艺、文物修复实验室等11个部分,集中展示自2013年“平安故宫”工程开展以来的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同时结合多媒体、3D影像等新展示手段,公开呈现当下文保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让观众全方位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


  修复令文物重获新生


  据介绍,一幅高近5米,宽近3米的清代董郜山水贴落(文物号:故198986)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当时这件文物送来修复室时,情况很不好,画作卷成一卷,画心老化损毁严重,即使十分小心地打开画卷,老化的绢本还是一片片碎化剥落下来,有的碎片还不到小拇指甲盖大小。还有严重的霉、灰等现象,要修复谈何容易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科长杨泽华在修复之初感叹。


看故宫文物修复人员如何妙手回春?


  清代 董郜山水贴落 (修复后)

清代 董郜山水贴落 (修复后)


  在修复前,修复师们对作品进行了认真研究、拍照入档,并确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修复时,用棉纸加固、展开画作主体,将每个细小的残片都分别加固,逐一清洗,把画作上的灰、霉等清除干净后,原本灰褐的画面呈现出较为亮泽的光彩。


  接下来就到了耗时最长、最为艰辛的阶段——将小碎片逐一拼对在画面正确位置。大大小小的上千块碎片,从大块的开始,一片一片找,一片一片拼。几位老师傅带着徒弟们,十几个人,每人手上拿着几片,围着画作转了一圈又一圈。每个碎片的位置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得大家一块确认才行,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片,仔细研究又不对,只能从头来过。


  “谁要是突然间拼上一片,大家的喜悦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杨泽华开玩笑地回忆道。欣喜的是,经过约半年的精心修复,这幅作品终于将完整地在观众面前重现。


  1.修前
  2.固定画心
  3.揭背
  4.上托纸
  5.补缀
  6.全色
  7.地板贴平


  另外,在“陶瓷修复”板块,主办方为观众展示了唐代三彩马、唐代三彩骆驼、清代乾隆款里白釉外黄地绿彩云龙纹碗、北齐石苏老虎等造观世音菩萨立像等陶瓷修复后的面貌。


  记者了解到,高达83厘米、长61厘米的唐代三彩骆驼作品(文物号:新62426),在修复前,颈部、右前腿上部、左前小腿都有断裂现象,缺少三足和约2/3底板,残存的底板上有原修复材料的覆盖层,左前腿和右后腿根部有粘接修复痕迹,颈部下面的两侧也有修复的痕迹,前峰根部亦有粘接的痕迹。


  陶瓷修复师们在进行详细的病害分析、登记后,检测原修复材料、绘制病害图,留取图像对缺失部分进行复制,并补配缺失的三足部分和复原底板形状,将其修补。一件作品完整呈现的背后,是他们耐心、细心、热心的付出。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