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96岁黄永玉首个版画展“入木”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0-09-04 来源:张雄艺术网

摘要: 近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以“入木”为题,以黄永玉亲题手记为线索展开,作为96岁黄永玉的首个版画展,精选其从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画作...



近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以“入木”为题,以黄永玉亲题手记为线索展开,作为96岁黄永玉的首个版画展,精选其从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画作品近两百件,力图全面、完整的勾勒出这位艺术大师的版画发展叙事与创作面貌。






“木刻是个累活,累上瘾改不回来了,就这么刻了我半辈子。我从艺态度跟文学态度一样,依靠的是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

——黄永玉






展览序言部分,展示了黄永玉为此展新近题写的手记《入木八十年》。在这段手记中,黄永玉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用厚帆布做了个背囊,用来装木刻板、木刻工具、喜爱的书籍,还有一块十几斤重的磨刀石。这些木刻用具陪伴他走过万水千山。




“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生怕出现差池。”

——黄永玉



翠翠和爷爷 13.5×18.5cm1947年 

沈从文小说《边城》插图



风车和我的瞌睡 36.5×22.5cm 1947年


此次北京画院“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由黄永玉第一人称叙述开启,结合艺术家本人回忆八十年版画创作生涯写下的“心得手记”,串联了三层展厅的所有作品:展厅一层围绕黄永玉40年代早期的创作展开,包括了《风车和我的瞌睡》《鹅城》《我在海上一辈子》《苗舞》等经典作品。其中,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所着小说《边城》创作的两幅木刻插图《吹笛》《花环》,也会在此版块呈现;二层展厅中集中展示了黄永玉在此段时期的木刻作品,包括《初进森林》《新的声音》《森林小学》,以及展厅中心设立的“阿诗玛”专区;在展厅三层,观众能够欣赏到黄永玉刻刀下那些幽默的、诙谐的小人儿或动物们: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流亡的小鸭……活灵活现,趣味横生,却又不等同于儿童世界里纯真无邪的化身。这种天真趣味与讽刺现实的矛盾结合,赐予了黄永玉童话插图更深层次的形式与意味。



齐白石 24×34cm 1954年



阿诗玛 25.5×12.9cm 1955年


“我怎么活过来的?要不看到这些木板,我几乎忘记了。唉,千山万水贴着肉的、贴着肉的什么呢,贴着肉的骨头吧!这一堆骸骨啊!”

——黄永玉



春潮 40×55cm 1961年



黄大 1991 于翡冷翠 20×29cm 1991年


提及黄永玉的艺术,大多人熟悉的是他的中国画。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认为,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大家熟知黄老性格里的浪漫、活泼,但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他的艺术创作时,才知道他在版画创作中有非常理性的思维。”



鹅城 28×20cm 1946年



台湾食摊 38×36cm 1948年


原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明认为,黄永玉的版画大多以线条为主,他对于黑白的运用灵活自如,刀法变换、线面俱下、游刃入木、神而明之。其构思立意新颖绮丽,有感而发且想落天外,画面充满童趣与幽默,形成了清新明朗的意趣和情调。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还将在展厅三层设立“原版对照”专区,为观众呈现一批跨越几十年的木刻原版,并与印制的版画作品进行对照。这些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木刻板子如同黄永玉“贴着肉的骸骨”一般,与其走过千山万水,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展览将展至2020年9月26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抓紧时间前往观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