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山水画亦为世界艺术瑰宝 升值空间巨大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3-04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张雄艺术网讯(文/胡莹)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这是风靡整个世界艺坛、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一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写的一首诗。但见诗词气宇不凡...





中国画坛一代绘画巨匠——齐白石



世界艺术瑰宝 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山水艺术造诣颇高

 

张雄艺术网讯(文/胡莹)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这是风靡整个世界艺坛、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一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写的一首诗。但见诗词气宇不凡,一片新水墨山水气派跃于心迹。“吾画不为宗派所拘,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此为诗题。一段历史再现眼帘,1902年开始齐老几次跋山涉水,出游归来,大开眼界,心境渗于水墨,却彻底改变了其之前的山水画风。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孤峰独立,平地拔起,白石先生不拘一格的画法、大疏大密的图势、言简意深、格调高远的山水意境使他卷入了一场轩澜大波,画作遭到了当时画坛的强烈抨击,白石先生故此题诗反驳了只懂得一味效古,却不懂自然山水之人。1952年,92岁的齐老为大文豪老舍先生所画的《雨耕图》里仍引用了此诗,可见齐白石先生内心艺术才华的火热奔涌以及他一生对艺术浓烈不倦的追求。因为此诗吟唱起来虽义正言辞、大畅胸怀,但齐白石山水画也因此收笔,他在山水画作《柳浦秋晴图》题道:“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这就是白石先生山水画作为何如此弥足珍贵的原因,正如白石先生自己所言:“山水不画、是不为,非不能也。”白石先生艺术造诣之高从随意挑选的印章及诗句的心性便可见一斑,山水画之“绝笔”,真为世界艺史上的一大憾事。





齐白石山水画——《万竹山居》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小名阿芝,字濒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坞老民、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1864年清朝同治二年生,逝于1957年,整整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他工诗文、篆刻,善画花鸟、人物和山水,尤以画水墨虾蟹鱼虫著称。他的画清新质朴,生动传神,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深受群众所喜爱,故价格一路攀升。齐白石在世时就有许多他的伪画,他为此专门刻了两方印,一方“有眼应识真伪”,另一方 “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就说明了这一点。国内艺术市场兴起后,其伪作之多,令人咋舌。齐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近百年的漫长人生中,他从一个乡间放牛娃到走街串巷的木匠,从“粗木作”成为“小器作”雕花木匠,再从民间画师到文人画家,最后登峰造极成为一代艺坛巨匠。真切纯朴地倾其一生的生命谱写了艺术史诗,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对齐白石先生也是钦佩有加,临摹了许多白石老人的画。许多国际著名的专家学者也对齐白石艺术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齐白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艺术大师。 





齐白石山水画——《龙山七子图》


 

齐白石先生40岁以前很少离开家乡,1902年起,齐白石先后用了8年时间,应朋友之邀到过西安、北京、江西、上海、江苏、广西、广州、香港等地,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五出五归”,路漫漫情悠悠,白石先生大多乘舟徐行,沿途壮美的风光他不仅目识心记,而且随手做了许多画稿,为他脱离画谱程式化的图式和晚清陈陈相因的“四王”山水,直接从真山真水中取材,创立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在远游过程中,还见到很多历代大师,如金农、八大山人、石涛、徐渭、孟丽堂的真迹,开始广泛吸纳传统的精华,从此,他的作画、写字、刻印、作诗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也是开篇所提白石先生作诗言志,博襟澄明却极少作山水画的历历往事。

 

齐白石的山水画,笔墨深厚朴拙,构图简洁凝练,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清远开阔,多求画外之意。可以其早期学《芥子园画谱》及小“四王”,却又变“四王”样式,使之生动自然,笔墨晴朗柔和与之后远行归来大变画风之作为界点而较之。现身于2007年拍场的一幅齐白石《龙山七子图》便赫赫有名。这是白石先生山水画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以继承和学习传统程式规范为主,其笔墨皴法仍为流行的“四王”套路。但难能可贵的是它格调清雅,记录了青年齐白石与贵族好友志同道合,共结诗社,并时任社长的美好青年回忆,故史料价值极为珍贵,终以196万高价成交。




齐白石山水画——《借山图卷之四》


 

白石先生一生留下万张的画作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变万化、意韵高远,从他珍贵的画风转变后的山水画中我们就能看出他非凡的艺术天赋与过人的才华。白石先生用八年时间五出五归之后,又用八年时间正心诚意,幽居故乡,整理远游画稿《借山图卷》。其中许多佳作今天读来仍顿觉落入天地精华奇境、与天色共长浩水绵情之灵韵壮丽。《洞庭君山》中景小山,静而远;近景忽来一叶小舟,打破了江面的宁静,片刻生机无限;远景似云似雾,半抹红日,似有菲霞般含蓄。画面只有这三个清朗的层次、三处色彩变化之景象、三落笔墨浓淡干湿的表达,简约纯净,动静相宜,却至始至终呈现出完整动态的画面,意境强烈,视野极为开阔,念天地悠悠,独怅然涕下,若身临其境,入境则无穷。《竹霞洞》与《洞庭君山》风格迥异,画月光之下,独坐峭壁中的道人。白石先生构图非常独到奇特,笔法凝重新颖,完全打破了传统山水的套路,将山峰重墨快与云层轻灵的线条交融酝画,呈现出云雾缭绕,抬头不见山顶的奇特乡山夜景,崖峰间青蓝的光晕朴而明,神秘的色彩笼罩在悬崖奇峰间,道人之禅亦点醒了此氛围。早在20世纪初,中国绘画史上就出现了如此现代而抽象的中国画,难怪艺术大师毕加索会说,齐白石是东方一位了不起的画家,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谈到艺术,第一应是中国的艺术。可见,他对齐老评价之高。




齐白石山水画——《洞庭君山》


  “不教磨墨苦人难,一日挥十日闲。幸毫有杨枝慰寒寂,一春家在雨中山。”白石先生山水画多取材于家乡的田园风光及其游遍大江南北的山景水色。白石先生木匠出身,幸得胡沁园、陈少蕃、王湘绮等恩师相助,倾心授其画艺、诗文等,改变了齐白石的一生。1919年,兵匪之乱打破了齐先生安宁的乡居生活,55岁的齐白石迫于无奈离开家乡定居北京。开始了他衰年变法、开创画风、大器晚成的艺术生涯。离开家乡定居北京的白石先生对湘潭始终是情深眷恋的,对祖国山河也一如寄予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思便化为诗情画意,他“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此帧远山浓茂,近景丛树村社怡然,山外烟雨蒙蒙,山内雨落清新,饰以小桥,构图紧凑既显山石气魄,也为仕人空出直往水云间之雅妙幽径。其下篇景色绝伦,已置云水之间,半没之树、半没之山、半没之屋,飘逸空灵在仙境中摇曳,实乃活景佳画。白石先生的山水画参入花鸟篆书笔法抒写,气势雄浑,趣味高古,妙在其画得鲜活,他构图奇特、新颖绝伦,赏他之画得其美与活。在民国的山水画家之中,齐白石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独具一格的山水意境画家。

 

上一页12下一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