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三生三世》里的桃花林是否唤起你心中的“桃花源”?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2-21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刷爆了朋友圈,引人入胜的剧情、当红的主角、美轮美奂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最抢人眼球的当属折颜的那片十里桃林,当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犹如世外桃源,让人心之向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张雄艺术网讯“一世初相见、一世尘缘劫、一世情未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刷爆了朋友圈,引人入胜的剧情、当红的主角、美轮美奂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最抢人眼球的当属折颜的那片十里桃林,当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犹如世外桃源,让人心之向往。


北京的地铁西单站一片粉红


北京的地铁西单站一片粉红


这不,情人节当天北京的地铁西单站就被一片粉红占据了双眼,四周繁盛的桃花,仿若十里桃林重现眼前。不过,这片“桃林”虽浪漫,但却没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什么是桃花源?桃花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社会,体现了人们的美好追求与向往。在桃花源里,我们能感受到自然古朴,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感受到自足与富饶,还感受到隐逸之风,超然物外,人们平静安详而怡然有余乐。“桃花源”虽然是一种理想图式,却激发了历代文人的创作灵感。千百年来,世人寻求桃花源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将自己对精神原乡的生命追寻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借由桃花源主题的深化或异化来表现,从而创作了一系列的“桃花源”文学,或在桃花源的概念之上增加相关的神话传说,或者创作大量的咏叹诗文,或者附会古迹,或者付诸绘画。


明 佚名(旧传赵伯驹)《桃花园图卷》(局部)


明 佚名(旧传赵伯驹)《桃花园图卷》(局部)


南宋 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卷》(局部)


南宋 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卷》(局部)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透过南宋画家陈居中的《桃源仙居图》,我们仿佛置身于这片神秘净土的一隅。那是一个白云悠悠、山清水秀的理想天地,是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细水长流、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其实,悠然地过一段淡泊质朴的生活,可以让心灵似水般洁净无尘。一潭静水,一声蝉鸣,一个背影,在云林深处,于烟火人间,皆隐藏着淡淡的幸福。


桃源文化悠久绵长,唐宋元时期就有相关的诗文创作,而且李昭道、荆浩、关仝、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伯骕、刘松年、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也都有桃源图流传,内容形式不尽相同,但大部分都已遗失。至明代,政治动荡带来的避世心理,以及明人对自我觉醒和精神超越的思考与追问使得桃源图再次流行兴盛。据统计,现存明代的桃源图题材画作共有36幅,绘制这些桃源图的明代画家共有20余位,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都有。文征明有《桃园问津图》,周臣、陆治、钱毂有《桃花源图》,仇英更是在472的长卷中用浓笔重彩营造了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景象。


明 文征明《桃源问津图》(局部)


明 文征明《桃源问津图》(局部)


对于大隐于市的智者而言,桃花源并不一定非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未必要人迹罕至、荒野旷原,亦不用粗布褐衣、吃斋念佛,作出隐逸的姿态。心静方能志远。正如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其书画的世界,即是桃花源之所在。


文征明目睹了官场腐败后,他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定居苏州,从此不再求仕进。与陶渊明相似的经历让他对《桃花源记》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桃园问津图》中描绘出一幅层次丰富、生动形象的桃源之景。远处层峦叠嶂、溪水横流,近处树木葱郁、屋舍俨然。画面中既有老者于山道边观瀑沉思,也有妇人携幼童于院口问路,还有青年席地而坐饮酒高谈。技法上有水墨,有工笔,亦有写意,这便是文徵明心中那个独一无二的桃花源。


明 周臣 《桃花源图》


明 周臣 《桃花源图》


周臣的 《桃花源图》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题材,描绘了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之后人的情景。在整幅图的右下角我们能看见一艘渔船停泊在岸边,船棚上搭着蓑衣和斗笠,船绳系在竹竿上插在岸边,仿佛船夫临时靠岸,人刚刚离开。顺着岸边,我们的视线穿过山洞,路过虬松偃柏、跨过沟壑,越过一个小山丘,视线豁然开朗近处整齐宽敞的茅舍隐掩在桃花树中,古朴宁静,远处田间有人正在耕地劳作,更远处崇岭峻峭,一派村僻云深,世外桃园美景。渔人被眼前美景震撼,驻足村头,直到村里来人询问,渔人表达自己赞许之情,村中人拱手相迎、相走奔告,鲜活地描绘出原文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句景。此处也成为整幅图的画眼点睛之笔,让我们好奇着渔人村民的对话,猜测他们接下来的故事,为观着留下遐想的空间。渔人村民、桃花茅舍、农夫耕牛,苍松远山,这一动一静的呼应,生动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幅桃源美景。


明 陆治《桃花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明 陆治《桃花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明 陆治《桃花源图轴》(局部)


明 陆治《桃花源图轴》(局部)


陆治的《桃花源图轴》同样是根据《桃花源记》绘制而成,但是他却与惯常所见的《桃花源图》大异其趣,画的构图和由此表达的旨趣都出人意料。在这幅立轴上,画的左下角是通往世外桃源的山的裂缝,那里,渔人似乎正在维系小舟,准备从入口处进入。陆治以危峭、怪异颠覆了恬静、优美;他是以躁动、稳定来表现世外桃源的隔绝性和安全感。”----《清代山水画中的"颠覆性"结构》(作者柳扬,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


明 钱毂《桃花源图卷》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局部)


明 钱毂《桃花源图卷》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局部)


钱毂《桃花源图卷》画面中笔墨疏朗稳健,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笔法流畅自然,表现出淡雅、清秀、意味深长的文人山水画的特色。


明 仇英 《桃花源图卷》(局部)


明 仇英 《桃花源图卷》(局部)


仇英 的《桃花源图》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一对应,可分为五个部分,即发现桃源、桃源见闻、源中闲聊、桃源畅饮、离开桃源。


 《桃花源图》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著色,色彩研丽雅美。本画将那些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实的展现于世人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


从绘画角度看,此画是大青绿山水画和人物画完美结合的佳作。整幅画卷以武陵渔夫的行踪为主线,贯穿全篇,画中绘有四十多个人物,他们形态各异、表情丰富,惟妙惟肖。其中有划船的渔夫、打柴的樵夫、扛锄的农夫、聊天的村民,每个人都快乐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怡然自得,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无限乐趣。画中山水和人物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营造出景致优美、悠闲自得的人间仙境。


“桃源图”题材画作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地区广泛盛行,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清代,清代的石涛、黄慎、吴谷祥、王翚、 恽寿平、袁耀等都曾画过该题材。


清 石涛《桃源图卷》(局部)


清 石涛《桃源图卷》(局部)


此幅《桃源图卷》是石涛的传世名作。石涛早年居无定所,曾浪迹黄山、庐山、江浙等地区,此图应为石涛游历天姥山桃源后作图赋诗,表达了他追慕神仙世界、向往安逸的心境。此卷画面构图新奇,笔墨酣畅淋漓,气韵虚灵脱俗,不失为表现“刘阮遇仙”故事的传世名品。


清 黄慎《桃花源图》(局部)


清 黄慎《桃花源图》(局部)


黄慎《桃花源图》根据陶渊明文记《桃花源》之意绘制:开卷水天浩渺,烟笼沙洲。空中云积层岩,绝壁苍藤盘结。山麓碎石堆积成岗,延至奔溪冲折的山坳。洞口篷船空陈,艄公弃舟入洞。继而豁然开朗,进入桃花仙界:只见断岩亘空,桃林夹立。山谷幽深,水帘披挂。越过绵延起伏的山峦,于山角屏壁之后隐现桃源村落。村口札栅栏木门,有黄狗护院看守。村内环境幽雅,屋宇整洁,亭阁耸立,大道平坦。鸡犬呜跳嬉戏,幼童倚门张望。行人驻足寒暄,村民各司其事。妇女洒扫庭厨,牧童村外放牛。林后村舍相属,村外阡陌纵横。远处石桥如虹,通向无垠野地。村口场基之上,部分村民纷涌而至,前来迎接不速之客—捕渔翁。作者通过赞颂的笔调对传说中世外桃源美景进行理想化的描绘,从而寄托了自己不耐人间烟火、向往逃俗离垢的厌世情结。


清 吴谷祥《桃源图》


清 吴谷祥《桃源图》


清 王翚 恽寿平《桃源图》


清 王翚 恽寿平《桃源图》


清 袁耀《桃源图卷》(局部)


清 袁耀《桃源图卷》(局部)


清代袁耀的《桃源图》,有着突兀的峰岳、如镜的湖水、自在生活其间的人们,境界幽美,起伏变化,虚实对比,动感性强,令人心驰神往。


桃花源题材在历代的接受、增补、创作中,不断衍生、不断丰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永恒话题。明朝的王阳明写过“桃源在何许?西风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桃花源,不要去问渔人,它就在你的心底。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