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在众多瓜类之中,属南瓜最宜入画!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10-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 我的喜爱南瓜,除了入馔,是它在众多瓜类之中,最宜入画。先是枝蔓,南瓜叶形硕大,翻卷的姿态尤为夸张,翠绿与深绿掩映互衬,粗壮的枝蔓,与细细的龙须刚好形成对比。

原标题:瓜以南名


  南瓜图(国画) 高剑父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南瓜图(国画) 高剑父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岭南地处中国之南,又因沿海的便利,是众多水果花木传入东土的窗口,甚至有名目上即可见出处的,南瓜即是一例。


南瓜原产地,今日专家考证为南美一带,南瓜传入时间,《中国植物志》说是明代,也有说更早的。揆之元代大德《南海志》上记录有广州及附近几个县出产的菜名,不见南瓜,可知元以前确实未有广泛种植。然而到了明代中期,南瓜早已分布在中国各处,《本草纲目》说:


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三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节节生根,近地即着。其叶如蜀葵,而大如荷叶。八九月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瓜正圆,大如西瓜。


明代中期,南瓜已种到北方省份,以其瓜种南来,故名南瓜,北方因其颜色金黄,又呼为金瓜,而在广东,它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叫番瓜,今日老人说起南瓜,仍以番瓜称呼,这个番字,便是它外来身份的确证。


南瓜在广东,与其他瓜果一样普通而粗长,不必说田间专种,就是屋角隙地,也能长出十个八个,可供一家果腹。南瓜煮食方便,其肉质绵软,以猪肉鸡肉合煮,能吸肉类的鲜香,即使清煮,略加蒜蓉爆炒,亦能有荤菜气象。巧手的岭南厨师,还能以百合莲子煮作糖水,取其色金黄,味清甜无双。近年又有南瓜苗的吃法流行,在夏日南瓜枝蔓生长的旺季,将最嫩的长约手掌一部分连梢带叶与龙须状藤蔓摘下,可供清炒与上汤。


我的喜爱南瓜,除了入馔,是它在众多瓜类之中,最宜入画。先是枝蔓,南瓜叶形硕大,翻卷的姿态尤为夸张,翠绿与深绿掩映互衬,粗壮的枝蔓,与细细的龙须刚好形成对比。缠绵之际,又有鲜色的黄花映入眼帘,南瓜花色很亮丽,黄中带淡红,犹如果肉一般,全开的时节,皱褶就像少女的短裙一样诱人。


然而最难描画的还是南瓜本身,它的肉色变化极多,从深绿到金黄,上面经霜后即带一点点的粉斑,要画出厚重感实难。岭南派的几代画人,都以此物入过画,居廉喜欢画南瓜花,南瓜的花形硕大,偃仰翻卷,其姿态很诱人,又能以水和色彩撞出粉嫩的边线,因此他的南瓜花是一绝。高剑父的存世名作之中,有一幅纯以南瓜为题材的,除了花像师傅居廉之外,藤蔓之下,长着一个成熟中的南瓜,立体感觉强烈,从金黄到浓绿的过度与真瓜几无二致。瓜叶则用日本排笔大写意地挥洒而成,与瓜和花朵的细致形成对比。整幅作品用淡墨与浅朱磦烘染底色,这是来自东洋的画意了。很多年后,我拿到一幅关山月所画的南瓜巨幅,某个秋凉的晚上,我与关先生一起在他的画室挂起来欣赏,那是画的瓜棚下面,农村用的小箩筐挂着即将成熟的南瓜,南瓜分量重,将箩筐都压弯了,老先生看完又看,说:“这幅是抗战的时候,与高剑父老师一起到四会写生的时候画的,刚好与高师那幅南瓜是同一时期呢。”


南瓜原本在地面种即可收获,岭南多水田,农人充分利用临水肥沃的便利,将瓜种在小河或田边的棚上,成熟之时,须以编织成的小箩筐承载,这是昔日的一景,在好几位老画家的作品中,我都见过这个素材,岭南画善用颜色,色彩的丰富又被竹子编织的瓜棚与箩筐水墨线条所中和,纵横交错,又似织体复杂的巴洛克乐谱一般耐看动听。岭南农家深信将瓜果种在水田之上,得水气蒸腾,即为上品,北方乃至外国的南瓜若有知,当艳羡不已吧。


(作者:梁基永  为书画家)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