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文化修养对中国画创作极为重要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11-03 来源:美术报

摘要: 美术时评不同于一般美术理论的写作,不仅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言论的笔触,针对当前的美术现象提出鲜明的观点,进行公正的评判。

原标题:美术批评应坚守原则


文化修养对中国画创作极为重要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既善画,又能文的画家并不多,邹凌是其中的一位。这本《砚边夜评》充分反映了他在书画评论上的建树,以及丰富的美术史、文学修养。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看,历代卓有成就的画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积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云:“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达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也称:“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可见文化修养对中国画创作极为重要。


邹凌不仅善长于中国画的品评、鉴赏写作,而且还精于美术时评,具有言论写作的功底。美术时评不同于一般美术理论的写作,不仅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言论的笔触,针对当前的美术现象提出鲜明的观点,进行公正的评判。一般来说,言论写作和美术理论写作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着重于文学性,后者着重于系统性和理论性,而美术时评则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因而更需要作者学养的多样性。


中国的美术批评自古就有,南齐谢赫在《画品》序言中就说:“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美术批评的核心是公正,执行正确的艺术评判标准,不以人废艺,也不以艺废人。邹凌能很好地奉行这一原则,比如在《略谈当前美术批评的公信力》和《美术批评容不得利益的束缚》文中,对什么是美术批评作了阐述:美术批评不是揭人隐私,扣帽子,打棍子,应该是有“评”、有“批”;对当前一些美术评论家唯利是图,“只重金钱,不重公德;只当‘吹鼓手’,不当‘裁判员’;只有沽名钓誉,没有艺术评判”的现象进行了严厉批评,树立美术批评的正气。《怪异、荒诞、缺失——兼谈中国画语境的文化底蕴》一文提出了画家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写意:看似简易,不可随意》一文对当前画坛上扭曲写意画提出了批评等等。这些美术时评论点有力,论证丰富,语言犀利,脍炙人口。


对绘画作品进行赏析、品评是中国画论中的重要部分,谢赫在《画品》中首先提出了绘画品评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唐朱景玄则提出了品评的标准是:“直以能画定其品格,不计其冠冕贤愚。”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又将绘画品评定为“逸、神、妙、能”四品,历代绘画赏析、品评的文章也多收录在画史画论中。邹凌的绘画赏析、品评文章在继承前人的写法上而有所不同,融入了散文的写法和语言。首先对所赏析的绘画作品以散文的笔法进行文学的描写,让读者不用看画也能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到画面的境界。其次是以画中主题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拓展,以比较丰富的佐证进一步烘托出画面主题,让读者获取更多的知识。最后是对作品的画法进行剖析,简洁明了地从构图、用笔、用墨、染皴、师承等画法上给予讲解;因邹凌是画家出身,对画法比较明了,分析作品的画法也就比较深入、到位,能使读者对所赏析作品的画法有一个基本了解,这也是邹凌的绘画赏析、品评文章与纯理论作者文章的不同所在。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