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朱耷画《牡丹松石图》是为了“粉饰太平”?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12-01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姚悦

摘要: 朱耷早年的绘画,笔致较为工细,构图也不是只画“一叶孤舟”和“一只孤鸟”。要知道,画家身为皇室宗亲,在家国尚未沦落满人之手时,人情冷暖以及艺术思想,还是比较丰富豁达的。

原标题:朱耷早期画作《牡丹松石图》鉴析

 

朱耷画《牡丹松石图》是为了“粉饰太平”?


贵为皇室宗亲的朱耷,也曾享受过“珠光盛宴、钟鸣鼎食”的华丽生活。满人入关后,朱耷深感家国破碎,为避兵燹之危,遁隐山林,决不“卖身”为伍,显示出一介文士的清风傲骨。画风奇拙“冷逸”,是其笔墨独具个性的标识。朱耷画出的笔墨线条,大气不雕的艺术思想,在花鸟画写意过程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艺术风格。


朱耷从小便接受良好的宫廷式文化教育,骨子里一直酷爱书画。得天独厚的内府珍藏,对他一生绘画的影响很大。他早年临摹了大量宋元名画,由于是真迹对临,故能清晰观察到古人真迹笔墨的绘画行程。他所临画作,可得神似。今所存朱耷绘画真迹,本就十分珍罕;而其早期绘画佳品,就更难得一见。从目前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朱耷真品来看,几乎鲜见。笔者感觉“四僧”画作中,石涛最多,髡残次之,渐江、八大最为珍罕。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朱耷书画,以他中晚期的成熟画品为主。朱耷早年的绘画,笔致较为工细,构图也不是只画“一叶孤舟”和“一只孤鸟”。要知道,画家身为皇室宗亲,在家国尚未沦落满人之手时,人情冷暖以及艺术思想,还是比较丰富豁达的。也不能说,画家在家国破碎以后,画风就变得“冷酷无情”,再也无冷暖可言了。“冷逸”画风,只能说是画家笔墨内涵追求个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早期笔墨画风肯定迥异。


这件朱耷《牡丹松石图》(见图),设色绫本,尺寸180.2×95.5厘米,旅顺博物馆珍藏。这幅早期画品珍贵有三:一是尺幅较大,二是画风独特,三是落款稀见。画幅巨大,笔墨雄浑,让人叹服。初识构图,并不见奇,气虽壮,且略感平夷。然而细细品究,其老笔苍拙遒劲之势,气可夺人,左右枝干穿行有序,松针疏密相间,细劲荡俗。树干下置一奇逸“太湖”巨石,透过石洞,亦见富贵牡丹竞相盛开。


朱耷在这幅《牡丹松石图》的构思上,颇具匠心。青松主干画得挺拔高峻,亦暗喻自己,虽身为一介文士,但决不向“满人强盗”低头!“太湖石”虽画得奇异巨美,但美石(喻家国)已被满人毁坏得“千疮百孔”,害得其有家难回。而巨石后那盛开的牡丹,是其小时候住过的皇家园林,太平盛世所盛开的富贵牡丹。现如今,早已“艳容殆尽”,画此图,只不过是为了“粉饰太平”罢了。其画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画款落“传綮”,应为朱耷早年出家法号。传为朱耷拜佛教净土宗“弘敏法师”为师,而取的佛门法号。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