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戴兄的画种与题材很多,若论艺术冲击力,则无疑是《水墨汉画》,简练、浓重的笔触中,历史的、民俗的、思考的元素扑面而来。这也许是最见戴氏特点的作品。
原标题:融汇古今展汉风——读水墨的、纸质的、戴氏的汉画
戴兄画好,且少年露头角,又得名师指点,这我知道。但究竟有多好,因职业原因,倒没深究。因为朋友间只问是非,无关成败,或者又叫近处没有风景。但厚厚一叠画摆在面前才震撼了。
戴兄的画种与题材很多,若论艺术冲击力,则无疑是《水墨汉画》,简练、浓重的笔触中,历史的、民俗的、思考的元素扑面而来。这也许是最见戴氏特点的作品。
戴启顺作品
这里作为艺术的创造,水墨汉画最突出的来自楚文化的灵感。楚文化是一个有着完整道器体系的文化,从老庄哲学,到出土文物,乃至永远淹没在历史云烟中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整个华夏文化体系中,堪与占统治地位的中原文化双峰对出的惟有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的方正质朴为楚文化不及,但楚文化的灵动绚丽又为中原文化难望项背。而于艺术,尤其是绘画楚人先民创造的作品可谓给给学树立的长远的楷模。它的想象如同南方山川花木般灿烂,它传达的神秘又如南方水泽山岚呈现说不清道不明的鬼斧神工,而先民的剽悍、机智、梦想,都为艺术的开疆拓土指引着方向,树立了圭臬。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戴兄的所受的影响,所由的师承。楚地,楚风,戴兄生于斯,长于斯,受尽洗礼,占尽便宜,自然是他的幸运。这里首先是思想,其次是方法,但根本是生活感动。而所谓师法并不是照搬。应当承认,文化艺术,尤其是艺术的创新和复古从来都是挽手同行,东西方莫不如此。从逝去的大匠手中找到利器,后来的有志者便可叱咤风云,成就气候。但这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他收获的是崭新的成果,占有的是全新的艺术王国,传达的是新时代的精神理念。如《月》呈现的童话感觉,《车马》的繁复和浓重,是历史的堆积,也是文明的的庞杂,这不正是历史车马前进的状态么?一片扰攘,又轰隆向前。《鸟》《凤凰》《火》让人看到的就是楚魂,摇曳里见强悍,简洁的底里丰富,那是画家对古风的遥想。
2007年《水墨汉画古风》获全国工艺美术精粹展银奖(北京武汉)
当然,这里不在意义,若一定问意义,那就里藏于艺术本体中,一种自在的自然的强悍的生命与历史的生机与风韵。我一向认为,最高的艺术是自在的艺术,它是为人本的艺术。其次为谋生的艺术,它首先是迎合大众的,它也可能创造出最高最好的作品。对于人类,大众总是一种高度,迎合没有错。最次的是为政治团体的艺术,它首先丧失了人本。戴兄肯定不是后两者,他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努力与运气,但他的起点就决定了他的意义。
《人间图》138×69cm 2000年作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样也可以说,汉画是戴兄生活与情感的再现。汉画是戴兄的一个积极尝试,或者说是他痴心的一种艺术追求。汉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盛行于两汉时期一种雕刻艺术,具体说来就是刻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的浮雕,这是基础,讲究的就勾上墨线、涂以色彩。汉画在汉两代可谓盛行一时,是当时最为精华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汉画影响不绝,后来的浮雕艺术,版画艺术都保留了它的艺术手段,但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汉以后基本就绝迹了。戴兄的汉画,我们明显看到他充分吸收了汉画作为浮雕艺术的优长,简练、凝重、时空同列,同时又有别的,至少在戴兄的汉画是,我们还看到新版画的特点。不追求细部的真切,而只注重整体的气势和神韵。其实这也是戴兄画作的一个根本特点。而就一种艺术形式讲,戴兄标榜为水墨汉画,这可以看作他为自己竖起一面艺术的旗帜,但事实上戴兄呈现给我们的仍是一种现代水墨画,只是表达手法较多地采用了汉画雕刻艺术的手段。以竹笔水墨在宣纸上展示坚硬凝重的汉代画像石刻风韵,传承和重塑汉代精神的戴兄,经数十年的探索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当前中国画传承创新的景观,应是一大创举,具有独到的学术理念,受到收藏者青睐。
艺术或者文明从来就是转益多师是我师。在这里,《出师表》里我们看到出征情景,也体味到汉贼不两立的孤臣用心。《车马出行图》那种历史感,那种贵族气息,我们固然也看到汉画的影子,其实作者在艺术上已走出很远。只是在《车马啸风》上才看到汉画的时空观和构图法,但笔触已是现代的、水墨的、纸质的、戴氏的了。
2017年《洪湖放歌》、《荷花系列》入选《翰墨秋韵·献礼十九大》——湖北省国画院党员画家作品展(武汉)
戴启顺·艺术简介
戴启顺(昵称书翁,大别山人)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老三届知青。现为湖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中国画院副院长;湖北省国画院老院委、专业画家;湖北书画研究院理事;湖北省书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汉字网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中艺财富画院签约画家。青少年时期受教于著名画家汤文选、兰玉田先生,主攻国画、油画、版画,兼修插图、漫画、书籍装帧艺术等。从艺50余年,获国家级、省际、省级各类奖项50余件。出版有《荆楚画派——戴启顺卷》等,其艺术成就已载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届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及个人收藏。
做人取向:道法自然,随缘而然;
从艺理念:抱朴守拙,传承创新。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