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奇遇河南医神郑学农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1-07-15 来源:陈川官网

摘要: 大医精诚德技双馨奇遇河南医神郑学农陳凡郑学农,初次見面是2019年冬月,為一位朋友在新乡市延津县一家地锅鸡店他做陪客,彼此印像几乎很淡,那次初会后便再也没有联系过。

标签:

   大医精诚  德技双馨      

奇遇河南医神郑学农


 

陳 凡


 


郑学农,初次見面是2019年冬月,為一位朋友在新乡市延津县一家地锅鸡店他做陪客,彼此印像几乎很淡,那次初会后便再也没有联系过。而2021年7月10日我因“耳石症”复发,奇遇郑学农是真真正正第二次相见,结下了志同道合刻骨铭心的真诚友谊。

此事后文再表,先说我患“耳石病”的经历:我在2019当年的秋上曾莫名其妙患过一次眩晕症,即是右耳侧“天旋地动”的瞬間性剧烈旋转,身体十分地不适而烦脑,便习惯的依据自己的症状查了在百度上的相关信息,知道了甚么叫“耳石症”。因為病情困忧,我从香港及时赶到地处深圳市深圳湾的香港大学深圳湾医院耳鼻喉科,记得一位偏中年的女医生看了我的门诊,並当场用姿体移位法,给我做了“人工”並给我开出了一些西药。我回港后,居然不再犯病有一年多之久。

再回到当下的现实中,2021年6月29日,我在新乡市应邀出席潞王坟乡的乡党庆活动,刚下车走进活动广场,便突然感觉头脑一下晕眩,这种感觉跟一年多前患了所谓“耳石症”的感觉十分相似,便顺手扶在栏杆上保持身體的稳定,之后的活动时间还好,再没有太大的反应。

7月8日凌晨四点多钟,我正在床上侧左躺着睡觉,突然左侧部位开始顺时针剧烈眩晕並带有呕吐症状,我敏感地从床上坐起,端盆呕吐却没有胃中食物呕出,就明显感觉与肠胄病兆没有关系,便及时在网络上查到新乡市双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治“耳石症”的专科医生潘杰主任,当日上午八点半我们赶到该社区中医院,顺利地见到了潘医生,他给我开了喝一周的中药,並开了一种治眩晕的西药“敏使朗”心中留下的多是宽慰。潘医生关於所谓“耳石症”复位治疗並没有說,进而介绍我去市第二人民医院眩晕科去治疗复位更好,他们有专门的医疗设备。我们及时赶到市二医眩晕科,一位职业中年女医生,简单地询问了我的病况后却说:“您必须先做核磁共振,看看您有没有脑病变的问题,才能考虑您能否做‘耳石症复位’治疗。您想直接做复位,我们不能给您做。不能!”无奈之下,我只有离开!

回到家后,我们商量此事,就想起了一位朋友,在新乡市延津县中医院的郑学农院长,经联系他,谈了我患所謂“耳石症”病况,他回答说:“不就是眩晕吗?”进而回答说:“我並不认可西医耳石症的说法,在我看来就是个颈椎压迫的问题,没有那么邪乎没甚么复位不复位的说法。我做中医针灸三十年,使用的是‘埋线针灸疗法’五分钟就给您治愈。您到我这儿来吧!”当日我们就开私家車去了新乡市延津县中医院並在午后在郑学农家终于第二次见面了,当即给我做了“埋线针灸治疗”,前后从我准备到治疗少事休息共用了十分钟,效果神奇惊人。我当时就叹之乎:“神医!”




郑学农中医主任医师的现状是:他已退去院长的职务,更把精力集中深入在专研中医医术之中,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延津县中医院國医馆门诊,其余时间等候家诊。他是國家中医药菅理局颁發的“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称号,河南儒医研究会常务理事、特聘专家,曾任延津县中医院院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是一位诗词歌斌及多文体的原创作家,著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的,杏林墨香套书多部,其中贈送给我了《郑学农多文体文集》和《思考中医》两书。他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书法家,是延津县书法协会副主席。



请认真读一读我们对这位神医的介绍。

为事业担当为改革探路——延津县中医院和新医三附院结成医联体探索中的郑学农院长记事:

延津有一个基层中医郑学农,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本科,属于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目前他是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在地方颇具影响的实力派中医大夫,曾经多次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延津县常委会委员,河南省儒医研究会特聘专家,河南埋线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杏林墨香》四部,县摄影协会理事,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延津县文联副秘书长,河南省儒医学会特聘专家,延津县中医院院长等,大学之前,曾经有两年的放牛生涯,这是政策因素,也是一代人的职业尴尬。其实,他是一个优秀爱学习的好学生,高中时代,几乎就是学霸,还当上了学校团总支副书记,因为毕业后没有高考机会,最后在畜牧场放牛度过两年,是一个懂得生存喜欢学习,向往成熟的人(业务时间读的东西比较泛泛),在畜牧场结识了和尚出身的牛金堂队长,我就学习到了不少的生活知识,学会了分析预料复杂的事物,总之,谦谦学子呗。第二年经过三个月高考前的冲刺,以班上综合第一的成绩考进河南中医学院。其实,接到通知书那天,他根本不知道中医这个名词,误以为是所中专。

接触中医,理趣文趣意趣大大吸引了我,和我的夙愿爱好相通了,他就发奋苦读了五年,直到以与省统考平均九十三分成绩毕业。大学期间我的个人情趣爱好也没有被埋没,做了两年的中医字典编辑,当过副班长,宣传委员,编辑了二百多期黑板报,不同班的许多同学觉得是个才子,因此,认识交往了很多优秀同学,这些同学和老师后来在医院建设和探索医联体模式中都起到了支持参谋作用,因此说,资源积累在平时,用的时候才知道有多么重要。中医实践中,因为没有理由留在郑州,又不善于钻营,最终,遗憾的回到家乡延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整个县城只有一座二层小楼,就是这样,他也没有能够留在县城,而是被分到位处黄河古道的卫校(其实这里是我上大学之前所呆过的畜牧场所在地)这是他的荒漠缘,也是他的思考修练地。人思考的时候,感悟的地方也许就应该选择空旷荒漠的地方才会心无挂碍吧,

人生的过程,每一个细节也许都将成为必要和必须吧,其实也应该是人生历程的缩影,在卫校工作三个月,赶上单位整体搬迁到县城,由此,一别故地,成为历史。卫校县城校址倒也清净。没有授课任务,基本上没有临床任务,每天打牌,吃饭,闲聊,我突然觉得,这是荒废岁月,经过努力,调到刚刚成立的县公疗门诊部。在这里,他跟随张建华大夫坐诊。张大夫名医学徒,有些成熟的经验,也有固定的病人群,有影响。在这里不受重视,在阴影里读书观察三个月,慢慢的有了一些小试牛刀的机会,这样就有了病人认识自己的机会,动用自己的储备,学会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反向思维,拓展思维,动用他的书本知识,杂学常识,经历情景的启发,每一个病人都作为一个新课题,冥思苦想,就做成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伤寒高烧不退,重用柴胡加常山,久治不愈的顽固发热,反用附子人参,半夏治疗失眠,温药治疗便秘,活血治疗牛皮癣,疏肝治疗腰痛,三棱外用治疗不明发泡肿胀等,经过几例疑难病症的涉险治疗,结果都获得神奇疗效,于是他出名了,两年后,他被选为新乡市人大代表,同时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这事就在1987年。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个性中医。做事,就一定专注,尽力才有可能做的最好。他小时孑弱,内收较多,羞与人言,如今到了自己的天地,很有一种得意放纵的意思。

他常常想,做个中医是自己的宿命么?假如不是干这个,其他事情搁在身上是不是也能干得好?比如领一个单位,做一份适合的其他事情呢?人没有宿命,适者生存,就是个方法,就是个能力,就是个善良根基,为什么中国的领导不一定懂得业务?中医讲上医治国,学到家的中医,一定有超人的智慧,一定可以面对人生的所有问题,这个就没有参考书,就没有大师的指点,得考自己的观察思考,要做到取舍恰当,纵横联系,刚柔并取,大气坦荡,游刃期间,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体悟人生节律,懂得韬光养晦,忍受寂寞等待时机,可不就是老子的大道么。他不停的思考医外的东西,这也不是杞人忧天,喜欢也是天性,没有办法。

二、关于中医的时代尴尬:我们学习中医,践行中医,不只是为了奖金,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中医跟随时代进入了高科技信息化的划时代阶段,我们的中医事业虽然被奉为国宝,但是那只是用来炫耀祖宗遗产的,不能数典忘祖不是,中医的生存环境实在堪忧,没有办医院的能力和现代技术支撑,零打碎敲治疗几个疑难杂症可以传播中医的神奇,但是要我们自己办一所规模化管理规范的现代医院,那就不是看病的事,靠古老传承下的中医知识是不能够的。虽然,挂起了中医院的牌子,骨子里是不被现代医学认可的,必须明白一点,这里讲的是办医院,不是开诊所,不是创造治疗疑难杂症的偶然奇迹,而是要全程管理好住院病人,因此,不引进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不是中医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如何解决管理程序,医院不一定全部能治好接受的病人,而是要按规矩处理好发现的所有情况,如此才会不被病人诟病,不被日新月异的医疗发展淘汰,然后回归一个诊所,毕竟,人们认可中医的同时,更被西医的高科技所震撼认可。我们所处的就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总不能脱离现实吧!

当然,也有人说,搞得好的中医院都被西化了,老百姓需要最终的诊断,需要了解各个医疗体系的优劣,选取优势方案解决问题,假如我就是一个病人,也许也是这么选择。尽管,中医的东西用西医完成解释是非常困难的,西医仍在试图验证它,中医则在这场大论证中似乎没有得到这个成果的甜头,(主要因为西医研究脱离了中医的差异化管理,所以研究成果效果不明显),因此被许多中医质疑研究方向错误。研究中医理论临床都脱离不了中医的哲学特点,不然就会模式化规范处方套牢,从而失去中医宝贵的精华部分,同时,最后也会被引向谬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经过中医同行的共同抗争,中医已经通过立法确立了法律地位,但是,不少人也丧失了中医原本的核心理念,变成了现代医学的临床补充,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同时,也有一些明智的西医专家,逐步认识到西医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对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开始有所认识,有所崇拜,博大精深就是共识,起码西医不再排斥批评中医,开始和中医进行协作,的确,中医在许多慢性疾病的治疗调理上真的有办法,急性重症,西医的快捷有效也逐步被中医认可,这样,联合办医就是一条光明大道,放弃分歧,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办成这样的中西医齐全,提供最优化方案,也会是中国医院的最大优势,不是挺好么。

西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中医是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人体科学的两个层面,人不是老鼠,也不是神仙,走在中间,就合乎客观规律了。

中医院在这个大前提下,需要补的短板恐怕就是西医规范管理了,不谈这个不行。中医生有忧国忧民的专业思考,院长有可不可以挺得住的意识,这都没有错,站的角度不同哦。医生在考虑中医特色的坚守,院长则考虑团队在社会上的生存,没有人错。我们中医坐中医门诊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思维模式,坚守并创新思维,才会更好的开出精彩的处方,而在处理院务时,还需要平衡发展,给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才是硬道理。这是时代的思考,也是民生的需求,不能无视。不能够老套的谈中西医的差异优劣,我们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中医西医都需要有担当哦。

三、中医院的状态和出路思考:2008年,他受政府聘任出任延津县中医院院长,当时他是放掉自办的卫校医院去上任的。运行良好的医院为什么放掉?他有他的事业思考。如果医院一直办下去,生活不会有问题,每年业务收入小百万,除了职工工资,也会剩余十万八万,可是人最终需要什么?需要为中医担当一点。

由于政策经营等因素,成立于1986年的县中医院逐步走向衰落,加上搬迁因素,市场丢失殆尽,职工流落飘零,后三年,竟然无一人在岗,药房几乎无货,办公家具缺如,无岗在家职工缺少技术,有能力自养的,漂泊他乡,情况令人惊讶。他想,延津有中医,延津有我,我是个优秀中医,中医院垮了,我的家乡,我脸上挂不住,无颜面见同学老师,他失眠了。

有一个问题,假如,去应聘,自己的医院宣告歇业,收入没了来源,家人能接受么?考虑再三,不去,对不起自己,去了,亏了家人,摊牌吧。老婆,我觉得应该去,你怎么看?老婆爽快回答了,去吧,我不会拉后腿,我是党员,政府需要,我没说的。一座空楼房約四千平方,一纸聘书。约了几个学兄学弟,中医院班底的老中层,带着原医院的拆除设备走马上任。当时,楼房建设还欠款近二百万,人家不让进。他就约了施工方,谈了,他说不让进我不进,你可以收粮食做仓库没问题,我就给政府一个辞呈,没事的。你只要拖的起,剩下的工程款就会变成无期,但是房权你拿不走,你看着办,拜拜!

施工方主动找来,哥,你来了可以,咱不是过去都熟么,进了帮我要要工程款吧!好说!进来了,办医院需要资金设备人才,还得把中医院留下的职工安置好,一切从头来吧,借了政府五十万,加上我带来的药品设备,简单购置几样,开业。开业典礼还是很像样,省级市里周边的兄弟县中医院都来了。仪式上他展示了创作的《延津古城赋》《杏林盛世赞》,颇为轰动。

雄心勃勃的新班子,同志们有了家喜悦兴奋,齐心协力,有了生机,第一年我们收入了二百万,此后,逐年有所进步,第三年,他们引进射频消融特色疗法治疗颈椎腰椎病,其中一个月光是此项目收入五十万,大家待遇普遍提高,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奖金拿的也不少,慢慢的,收入的不均衡打破了和谐,一些人开始告状,方案是班子定的,这也没问题,但是主管领导不会容许这种混乱,毕竟这也是医院班子的任务之一,我们也不能够否认既定方案,多劳多得是合理的。职工不考虑鼓励核心技术人员,最终在领导干预下,调整分配方案,这下,能干的积极性受了打击,疲软直到该项目流产。

由于收入找不到增长点,职工待遇提不高,技术人才再度流失,医院运行走入低谷。从曾经的五百多万逐年下降。他又一次失眠了。伴随着乡级医院项目建设实施,他们的医疗条件大大改善,报销比例优势,病人资源滞留,而我们的医院条件依旧,设备老化,医生资源水平限制,生存遇到了严霜。这时期,中医院建设项目落地,设计,招标,调整地址,施工,完善手续诸多工作还需要学做,这个阶段是他人生中的生死交点。就是在这时,他考虑了,即便新的医院建好了,搬迁之后也是死路。为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规模优势,同时,运行费用也是拖垮新的医院的杀手。即便是我们能够请些外地专家来坐诊,他们来之后不马上打开局面也会拍屁股走人的。承包科室,虽然可以苟延残喘,执业机构条例不容许,即便网开一面,最终难逃大关门。还会遗留纠纷扯不清楚。不符合政府要求,我该如何办呢?我想,最好是一个上级医院整来体管理,他们就会负责任的把事情坚持下来,统一调整专家不停坐诊,管理经验也是必须的,所以,最好有一个管理团队,这样才会使医院有条不紊有序的运行,这种合作会有人做么?他们凭什么会来!人家有没有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没有这个支点就是空中楼阁站不住脚。就在这时,一个词汇出现在眼帘"托管‘’,心为之一动。我马上在百度里找这种模式,结果发现一条陕西洛川县人民医院被延安大学一附院托管,兴奋起来,马上向局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此前领导要我们寻找可以引进的医院一直未果,这次领导就让直接向主管县长汇报,取得领导同意,在领导带领下驱车洛川考察。

经验,他们采用托管模式,用纯帮扶的理念,给该医院配备了新班子,性质保持四个不变,两年运行实践,表现良好,目前正在向临近县推广签约,这下心里已经形成了未来合作对象的蓝图。基本定位确定了,寻找就有了底牌,主管领导基本同意了这个思路。

四、寻找对方:和新医三附院医联体形成过程艰难曲折,耗费了我们很大精力,为此接触过中医学院一附院朱院长,省中医院韩院长,省人民医院领导,和新乡医学院一附院也走到双方互相考察的深入了解阶段。最终,中医一附院认为,中医院底子太差,假如专家过来,恐怕承担不了专家费,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他们的思路是派驻专家的技术支持型,对于医院运行中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这个还真的不合我们愿望。省中医院派了付院长过来考察,后来回复我们,我们需要注册医院管理公司才能办,最后流产,这是引入型办院,最后可能吃掉本部,失去了我们托管的本意,会留下大大遗憾。初心反映了求助本意,不是不负责任的甩,延津县政府永远都是真正的老板,所有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沉淀,产权是不能变的,失去这一条无法谈。新医一附院领导层意见出现分歧,一些人主张回到新乡,不愿意来延津办院,流了。这是轮番相亲式的接触,是个过程,缘分还要等待。

在卫生局领导的牵线下,和新医三附院进行了亲密接触,三附院距离我们中医院很近,许多专家和延津有地缘关系,三附院院长也是我们延津人,自然优势非常明显,而且,三附院也属于发展中医院,在管理上一直在闯自己的特色之路,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发展速度惊人,说明三附院已经掌握了医院发展的要素密码,对于这样的合作对象,中医院认为最为合适,如果形成共识,就是最佳伙伴,认准了我们就通力去做,在卫生局姜国海带领下,双方多次探讨,逐步奠定了合作基础,三附院的领导班子,也逐渐统一了认识,由于创三甲也有帮扶一个县级医院的要求,大家逐渐认识到,原来两家也是天作之合,各有需求,有了这个基础,工作就成为可为的公利,只需要统一认识。窦书记提出,紧密型托管这种医联体模式操作起来肯定有困难,没有困难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只有更多的考虑为人民谋福祉,履行好义务,才能换来医院的长足发展。这话,是一个高瞻远瞩医院管理者的境界,君子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如此积淀。

有了这样的前提,合作框架基本有了。我们原来希望的六个不变一个保证,基本都被三附院通过,在2014年年底,延津县政府和新医三附院签署了托管协议,协议强调了医院性质、职工身份,资金渠道,法人地位,医院职能、政府产权等六个不变,保证托管期间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托管期20年,这样,双方对于合作的稳定性有了信心。协议达成后,三附院派房成、任太芳同志进入中医院进行深入考察,摸底,待时机成熟,正式接管了医院的运行管理。从此,医院摆脱了过去的粗放管理,引入了现代化的模式,细化管理程序,大批专家到这里应诊,就像在自己家里,三附院用一科两院的思路模式,给科室下达任务,真正的合作紧锣密鼓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

五、百姓是最大受益者:医联体开始健康运行,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哪些?最大的受益者是延津的老百姓!首先,上级医院的技术资源下沉了,百姓离专家近了,方便了,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医患的互信增加了,大环境优化了。其次,农合医保病人负担减轻了,他们既享受了专家的优质服务,也享受了县级医院的报销政策,站在医疗改革层面,省钱也是医改的任务目标之一。




医联体形成后,继续原来的任务,也享受了固有的政策。随着规模建设,120开通了,病人就诊方便了,医院发展速度惊人。2016年实现翻翻,2017年将增长速度提升到300%,说明我们的中医院有了更强的服务能力,做了更多的工作,大家终于能够满负荷上路开心工作了,职工待遇得到了提高,有了满满的自尊,这也是他当初接手中医院的初衷哦。现在,医联体助推了他的理想,他个人感谢医联体,感谢辛苦的专家们!(责编:柳青   摄影:边境)

 2021年7月11日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