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艺术青年可以读一读的书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1-26 来源: 姑苏晚报

摘要: 蒋勋: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蒋勋想要做到的,就是把《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成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

原标题:艺术青年的进阶


整理《八卦艺术史》

作者:祺四

鹭江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八卦艺术史》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八卦,作者祺四是一位正在攻读艺术史的博士,在艺术史的研究方面用功很深,同时的,这本书的题材也多为作者在博览群书、苦写论文时无意收集到的艺术史之边边角角,是学问之余的意外收获。逞凶好斗的卡拉瓦乔、为爱痴狂的贝尼尼、坚守“好女不过百”信条的茜茜公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放荡不羁的莎士比亚与拜伦……一幕幕一桩桩一场场或让人大跌眼镜,或让人唏嘘感慨。


当你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你想谈论些什么?艺术史这种阳春白雪的学问,往往曲高和寡,作者鼓起勇气将“艺术”推下神坛,意在写出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艺术史,所以涉及到很多恩爱情仇,其中包括画家和画中人物的各类桃色、灰色、黑色八卦。比如,开篇就写了茜茜公主的故事,她快乐的童年、不快乐的婚姻,甚至是她保持了一生的三围数字,作者归纳,“虽然她坐拥白富美的人生,也不必去遵守财富地位所带来的规矩与责任,但屌丝和白富美们有同样的概率获得幸福与不幸,这是命运,无从抵抗。”——写的是艺术和八卦,讲的却是现实中的人心与人生。


茜茜公主之所以出现在一本讲述艺术史的书籍之中,并非因为其本人与艺术相关,而是因为她被丈夫深爱,成为彼时大量肖像画所描绘的主人公——有人说过,八卦不是艺术史的本质,更不是艺术史的全部,“但它是一块很好的垫脚石——或许有读者看过这些有关艺术的八卦之后,就开始走进美术馆,开始看更多的艺术史书籍了。”


《莫奈和他的眼睛》

作者:张佳玮

译林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因为作者熟知文艺圈各种段子又擅长掉书袋,书中各种轶事的穿插举重若轻。比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描述过勒阿弗尔的风俗和景色,这可对应书中莫奈的多幅勒阿弗尔画,莫泊桑曾跟随莫奈去寻找印象,他称莫奈为猎人:四处狩猎光线与色彩。


作者张佳玮近年写莫奈,写伦勃朗(《伦勃朗1642》),被认为是在巴黎学习艺术的副产品。在《莫奈和他的眼睛》里,作者把莫奈的故事放到19世纪法国风云变幻的大环境里,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比松引入,到野路子的印象派详细展开,下启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派,以及法国革命普法战争等,这些时间空间上相互交叠的各种人物和事件被信手拈来,言简意赅——19世纪是古典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也是法国风起云涌变幻的大时代,那一批学院派艺术的反叛者,是怎样创造了印象派,又是怎样改变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一本莫奈的普及本传记,想要切入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艺术史。


《Hi,美术馆》作者:《知日》书刊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美术馆涵养着每个喜好艺术的人。在日本的社会体系中,美术馆有着非常特别的地位,更可以说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而日本美术馆建设出资和拥有法人的形态也非常丰富,国立和私立的美术馆互相补充并各司其职。《知日》书刊的这一本美术馆特辑非常全面和有耐心地制作了8个美术馆专题,囊括各类形式、内容、角度,介绍有现代的美术馆、传统的美术馆、平民的美术馆、日本对艺术的政策、经营美术馆的策展人、艺术设计杂志等,基本能代表日本现代艺术与美术馆的水准。


日本曾经大力推展过公共建设,产生过“一县一美术馆,一乡一文化中心”的现象,但乡间的美术馆客源稀少,美术馆成了蚊子的寄居地,因此被人们称作“蚊子美术馆”。不过蚊子美术馆的教训也让日本人开始重新思考美术馆的定位。建筑师妹岛和世认为,美术馆应与市民文化结合,美术馆所承担的使命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展示与收藏,还应当成为市民的文化休闲、交流的场所。


妹岛和世在打破这种看法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理念运用到了美术馆的设计中去: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坐落在都市中心,它被市政厅等机关单位及日本名园之一的“兼六园”包围着,外观设计成圆形,用玻璃材质营造透明感——与妹岛和世设计初衷相吻合的是,美术馆晚间成了金泽市民散步、约会的好地方,甚至在特定日期,美术馆还被出租为结婚场地,想想都觉得浪漫。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三联书店2008年7月出版


蒋勋自述,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十分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蒋勋想要做到的,就是把《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成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他想读者在看过此书之后,如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回溯那些在西方国家见到的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蒋勋渐意识到,它们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始终不敢实现,是因作者本人觉得自己始终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蒋勋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所幸最后还是有了这样一本书。在序言中作者写道: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