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王劼音绘画艺术:生命的底色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3-24 来源:《艺术当代》 作者:方志凌

摘要: 在2003年的《山居图》、《云林诗意图》等作品中,王劼音显然有意强化了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联。与前一阶段的“自然景象”相比,这些作品的“意象”已经悄然“山水”化了。不过,他的《云林诗意图》并没有模拟倪瓒一河...

原标题:生命的底色——试析王劼音的绘画艺术


王劼音作品


王劼音作品


到 2000 年,当王劼音创作出《云气》、《雾山》以及《花卉图谱 176》等作品的时候,他特色鲜明的“意象”绘画已经相当成熟了。他以点线面的构成、率意的笔触,以及随意皴擦的笔痕这类抽象的视觉元素,重构“云”、“山”、“花”等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激情勃发的生命意象—这是一种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一度滥觞,如今却俨然隔世的淳朴的生命意象。


而在2003年的《山居图》、《云林诗意图》等作品中,王劼音显然有意强化了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联。与前一阶段的“自然景象”相比,这些作品的“意象”已经悄然“山水”化了。不过,他的《云林诗意图》并没有模拟倪瓒一河两岸、枯树荒亭的经典图式,真正相通的其实是以“草草逸笔”写“胸中逸气”的感怀方式 :倪瓒萧散的逸笔写出的是一位不堪世事滋扰的“高士”的冷寂与孤傲,而王劼音以视觉游戏般的逸笔,抒写的则是在纷扰的时世里备受冷落的生命热情。


对这种浪漫的生命激情的强烈抒发,在 2006 年的《芳菲三月》、2007 年的《秋山诗意》里达到高潮。在这些作品里,“花卉”与“山水”既不注重对自然景象的视觉重构,也不强调对传统精神品格的比附,而是自我勃发的生命激情与“花”、“山”的“神遇而迹化”。作品素朴而华滋的色调、逸笔草草而生机勃发的笔意,以及激情奔放的生命意象,自然融会为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在它们高亢而醇和的音调中,不仅满溢出个人的敏感与激情,也隐含着他那一代人很本色的精神体验。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