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张板桥画墨竹上当轶事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华商晨报

摘要: 我国最早的竹画是汉代石刻竹叶碑,自从花鸟从唐代独立成科以来,竹画也一道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史。从写实性的双沟填色到写意的抒情墨韵,普通百姓看重它的实用价值和吉祥寓意,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爱竹的内涵

原标题:中国画托物言志精神“代言人”之竹


竹子的背影,出现在中国画甚至中国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如《红楼梦》里林黛玉与潇湘馆竹,竹制的乐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竹摆脱了生物意义上的概念,成为拟人化的精神与品格的象征。


而历朝以来,皆不乏画竹高手,相辅相成地从技法到精神内涵取得一次次的突破,也留下了不少口口相传的故事。


竹是理想的中国传统人格


关于竹的文学描写,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松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竹也与松、梅一并被称为岁寒三友。竹的挺拔凌云、清逸高雅的形象被认为是隐逸之士完美人格的映射与象征。


我国最早的竹画是汉代石刻竹叶碑,自从花鸟从唐代独立成科以来,竹画也一道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史。从写实性的双沟填色到写意的抒情墨韵,普通百姓看重它的实用价值和吉祥寓意,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爱竹的内涵,他们种竹画竹,常年与竹子相伴,用手中的画笔把竹子的精神风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王维、萧协律、僧梦休及五代的黄荃、南唐后主李煜均是享誉当时的画竹高手,宋代的文同、苏轼等人,从理论到技法上将画竹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其后如元代的李衎、柯九思、赵孟頫,明代的宋克、杨维翰、夏昶、王绂,清代的郑板桥、石涛、金农乃至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等,均是出手不凡的画竹高手。


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竹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眼中,竹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象征。


胸有成竹与郑板桥上当


宋代画家文同是苏轼的表哥,他画竹的理论贯穿千年历史,至今仍然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点与评判标准。而“成竹在胸”、“胸有成竹”这两个成语,便出自他的画法之中。文同做官闲暇时,常常在竹林中游玩,通过细致的观察,文同下笔迅速,以墨色的深浅描绘竹子的远近、向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苏轼在《文与可画筼(yún)筜( dāng)谷偃竹记》中记载:“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作为清代画竹集大成者,郑板桥身为扬州八怪之一,更是给自己打广告卖画的第一人。他不但公开自己的卖价,还作诗一首,以示自己卖画时六亲不认:“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纵使郑板桥精明,还是被当地的一位盐商给骗了。这位商人苦心积虑想得到郑板桥的画,可惜一直没得如愿。一日,郑板桥玩出游玩,忽见竹林中丝竹悠然,原来是在一处优雅的馆阁中,有老者正在弹琴。两人寒暄一番,言谈甚欢,那老者更是正在煮制郑板桥最爱吃的狗肉,如此机会怎能放过?大快朵颐之后,郑板桥欣然为老者画了一幅墨竹图,落款时发现老者与盐商同名同姓。老者大笑:“我出生时,哪里有那个小子呢?”


多日以后,该盐商忽然大宴宾客,声称得到了郑板桥的真迹。板桥不信,亲自前往观看赫然发现正是自己在竹林中吃狗肉后所画,心中方知中计。无奈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也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了。


(责任编辑:胡莹

symptoms of an std in women chlamydia symptoms treatment for gonorrhea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