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巴秋——10年北漂追寻丹青梦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泰州艺术在线 作者:王馨凤

摘要: 巴秋说,追寻绘画的“这一个”,其实比痴迷更艰难。老圃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在当代花鸟画中独树一帜。而其教学也与众不同。初期,老圃不让巴秋画黄宾虹山水,让他研究《芥子园》,临金农梅花,读《黄帝内经》,练《爨宝...

【“十年北漂竟为谁?丹青缘、追前贤、耕心田。酸甜苦辣轮番换,南来北往年复年。有感慨、无怨言,充实老华年。”——巴秋】


巴秋——10年北漂追寻丹青梦


他是原泰州市文联负责人,退休后本可以闲云野鹤,安享晚年。却于58岁去京北漂,至今已延捱十年,只为追寻、只为执守心中的“丹青缘”。他告诉我们,梦想对于年龄而言,随时都可以。




暮年北漂寻艺梦


巴秋,本名洪东兵,从小喜爱文学,45岁那年,调任原泰州市文联主席,他得以空闲,便悄悄捡起儿时的志趣,开始自学国画,私淑黄宾虹。5年后,他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省有关报刊及晚间新闻均发布消息。一时舆论纷然。有人说,作家自学画5年而能在省美术馆办个展,不简单;也有人说,画得不怎么样。巴秋自己知道,画得确实不怎么样,主要是胆儿大。由此胆变怯了,但梦没放弃。


悠忽又8年,他没掇画笔,但梦寐以求的是提升画艺。去哪儿呢?“北漂”一词初次出现在脑海,是他58岁时,刚从市文联领导职位上退二线。他想到了北京——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众多优秀画家云集的艺术平台。


他真的去了,很多人不理解。人过六十不学艺,这是俗语,也是通例。“都这么大岁数了,快退休的人,还折腾什么!”只有妻子李爱芳懂他,“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支持。”巴秋来到了北京荣宝斋画院,入首届山水高研班进修,后拜老圃为师。


巴秋的执着,缘于他的天性。他从小喜爱看书,进而酷爱文学。这似乎与他的家庭无关。他出生在海陵东街,家境贫寒,他十多岁时辍学在家,帮母亲编织蚂蚱笼子糊口。儿时苦难过早地磨炼了他的做事韧性和耐得坐冷板凳的能力,也让他刻骨铭心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这些在他后来的画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巴秋部队转业后进入机关,半为生计半为升迁,人生过得波澜不惊。也在地、省级以上文学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小说,写了百多篇散文,还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水荡是面镜子》。其实说句实话,他自觉写得不咋的。成个比比皆是所谓作家,好象不完全是他内心的那个梦。年近花甲之岁,他毅然转身北漂,去寻找那个绘画梦。


巴秋——10年北漂追寻丹青梦


妻子不仅是“心灵鸡汤”


北漂的艰辛毋庸多言,为何做此选择?巴秋的回答十分简单:“痴迷。”他的老师老圃也说,巴秋他就是个“画痴”。一旦投入画画,他可以忘却所有。


2005年春,初到北京的巴秋,在荣宝斋画院租了一间房,终日学画。画院的学生清一水的年轻人,只有他是“长辈”。为此,巴秋总比别人努力。他能坐着不动,一画一天,晚上接着画到深夜。他常说:我皮夹里的钱(时光)比他们少多了,我不能乱花。妻子知道他是个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人,每过段时间便抽暇来京看他。


“我真放心不下,也没办法。”李爱芳说,当时她也是机关公务员,没到退休年龄,走不开。除了经常去看丈夫,她只能每晚12点准时和他通电话,画友常笑他,“又来查岗了。”


其实,这不完全是煲“心灵鸡汤”。那是一种心灵的相互慰藉、文气的传递与沟通。对于巴秋来说,则更是一种亲情勉励,是精神充电。否则他能否坚持到底都难说。


前后3年进修,简单地说,巴秋知道了什么是好画,如何画好画。他担任了老圃的助教,他协助老圃筹备成立了自己的民间画院——北禅写真院。他的租房点换到了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他经常得走很长一段路,从高碑店赶到荣宝斋画院上课。步行、乘地铁、步行,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如今,妻子李爱芳是巴秋的生活、绘画秘书,又是其司机。巴秋说,她是我的“全权领导,我们俩在做同一件事。”妻子笑称,自己和儿子儿媳常是他的书童。李爱芳说,家里的旅行箱没有一只是好的,都因为装了太沉的书籍而报废。老俩口经常去逛北京琉璃厂,淘各种文学、美术资料,一买就是上千元。儿子儿媳在国外工作进修,还特地将一些国内买不到的中国古代画册带回来,送给父亲。全家人都对其绘画的倾心支持,使巴秋绘画心态放松,毫无后顾之忧。“我和老头子加起来130多岁了,也算是北漂族里年龄最大的了,其间的辛酸真是说几天都说不完。”李爱芳很是感慨。


巴秋——10年北漂追寻丹青梦


追寻比痴迷更艰难


巴秋说,追寻绘画的“这一个”,其实比痴迷更艰难。老圃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在当代花鸟画中独树一帜。而其教学也与众不同。初期,老圃不让巴秋画黄宾虹山水,让他研究《芥子园》,临金农梅花,读《黄帝内经》,练《爨宝子》,然后再让其画瓜果蔬菜。他让巴秋懂得了,作画要讲究,不要过多着色,画面要古朴素雅,重线条、重块面。老圃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注重写生。多年来,老圃与巴秋带学友们到雁荡山、太行山、黄山、山海关、陕北、苏北地区,祖国的山水沟壑、农家院舍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黄山叫浮溪的农家院,头一年写生,巴秋画筐篓篮匾。每天画一只成一只,其他画家画得艰难,干着急。老圃戏称巴秋为“洪主编”。第二年去,房东芮老爹刚去世,他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极其用心地将芮老爹生前用的农具、厨具及莳弄过的菜园子,画了三个手卷。老圃说这三个手卷明显提升了巴秋的用笔质量。第三年去浮溪,他将题材转向了山水。他居高临下地对着眼前的大屋顶,那一片黑压压的瓦片,何止成千上万片呀!他心有所动,遂展纸濡笔,心平气和地一片一片地画起来。画到一半时,老圃过来见了,点头说“对头。”他一气儿画了十来幅山水。有人说他这么画是傻。他忆起,他画的瓦片与《清明上河图》里的瓦片虽不同,但人家古人那也是一片一片地画出来的呀!他说,我就做个画界的“许三多”吧。老圃过六十生日,学生题本册页赠老师。巴秋写道“聪明地做人,傻傻地作画;聪明地作画,傻傻地做人。”渐渐地,徽派建筑“屋瓦片”成了巴秋山水的独特的笔墨语言与图式。著名书画家李学伟先生感慨说,那些质朴、平淡、婉约的徽式建筑庭院,在巴秋的笔下熠熠生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他是运用作家的语言,配以画家的细致洞察力与笔墨造型能力,表现出繁中见简、素雅幽远的画面意境,是当今画坛有些坐不住的“大师”们所望尘莫及的。


巴秋认为,他的绘画题材是生活本身(本原)。瓜果蔬菜百姓爱吃他也爱画;他的笔墨语言着意本真,追求质朴,少用、淡用色彩,尽量含蓄,即使有构成也缘于事物本象,“少玩花头”;他认为绘画的动因是本心。只有打动画家内心的物象,才使画家产生美的激情与联想,画出的作品也才能打动别人。他也曾专赴某牡丹园观赏半天牡丹花,虽是国色天香,终究激不起他的意趣。确实,巴秋心中有着浓厚的农耕文明的“旧物”情结,那些已经消逝或即将消逝的老房子、旧农具,特别能触动他心底的那份情愫,能让他一画半天,沉浸其中而不知倦。“无法打动内心的东西我不画,我要的是此时此物此心境。”他说,人喝牛奶、豆浆、咖啡或酸梅汤,身体吸取后要化学反应成另一个东西。画家学前人或名人,八大、石涛、黄宾虹、齐白石,他们是大树,你不是附在他们身上长东西,你要以他们的枝叶为营养,生出另外的新芽来。你学走路时,他们是拐棍,一旦你能走路了,你就得丢了拐棍。他们与你半毛钱关系没有。巴秋感悟道:画家既要做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烤孙悟空;又要做孙悟空,从炼丹炉中跳出来。不断地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解难题,自己否定自己,“要舍得将一碗浑水倒掉”,才能进步。画家如同逆水行船,停滞就是退步。


在心的苦苦追寻和手眼不断锤炼的过程中,巴秋逐渐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味道。


著名画家老圃先生是北京荣宝斋画院副院长,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生就一副仙风道骨。巴秋比老圃大八岁,但他是老圃的入门大弟子。巴秋说,老圃不仅拨正了他的绘画方向,甚至改变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轨迹。2013年1月13日,巴秋在北京大千画廊举办了自己北漂后的首次个展。面对满堂嘉宾,巴秋有些激动:“我很感谢我的夫人。”2015年4月,巴秋在北京798感叹号展览开幕时,老圃也说:“我代表巴秋感谢她的夫人李大姐!”这些话语,常让李爱芳忍不住泪水满面。


“痴心”不改,寻梦依旧


这两年,巴秋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获得了画界专家与收藏界的认可,其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也得到画界肯定。其2013年大千画廊所展30多幅作品被悉数售出,并由经纪人与相关拍卖公司联手签约经营他。2015年春在厦门所展30多幅作品被藏家悉数收藏。2014年保利春拍期间,保利不仅拍其作品,还特辟空间,专题展出其50余幅作品。同年,其作品屡屡由香港保利、北京保利、香港嘉德、中国嘉德、英国邦瀚斯等拍卖,价格每平尺均在人民币万元以上。今春保利拍卖,其画价又大幅上涨。在艺术品市场低迷的当下,巴秋作品能得到市场及藏家认可,这不能不说是其作品实力的真实体现。


与此同时,他频频获邀举办个展及联展。今年4月18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传媒集团、中国书画院联合在北京798感叹号艺术中心举办《巴秋文.画心象写真——旧梦江南》个展,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为其主持。在厦门办展,多个传媒对其采访做专题节目。今年4月,在澳门举办的《爱国爱澳名家展》,澳门原特首何厚铧观看巴秋的画作,久久不离去,操着广东话说这画让他忆到了儿时。在日本展出其作品,日本友人也指着巴秋的画作,说过同样意思的话。去年夏季,其作品受邀在台北著名美术馆观想艺术中心展出。今年6月中旬,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首届艺术博览会上,巴秋又带着他的12幅作品受邀参展,很多观众及藏家驻足细细品读他的风景写真作品,久久不愿离去。一位来自东北的女士看了他的画,竟感动得留下了泪水,她说,巴秋作品的画面和气息让她感到了久违的宁静的力量,非常让人感动。


对于这些,巴秋并不太看重,自己作品被画界和市场认可,他当然高兴。只当是社会对自己的“格外眷顾”。他认为艺术品同时具有商品性,画家的画作经市场检验是重要环节。但画价如何并不完全由画家自己左右。老圃开玩笑说巴秋成功了,他摇头说,“只是在过程中。”他只是执着于绘画,同时享受追梦过程的乐趣。


在巴秋心中,绘画不仅是技能,更是精神的寄托。十多年来,他每日作画练书法,坚持每天写日记,写绘画随笔。


如今,巴秋在北京已经有两个个人工作室,不少藏家慕名登门求画,友朋常邀其喝茶、喝酒。巴秋宁愿躲在角落里自处。回老家也是如此。但他认为,做事与做人分不开;作画要重文脉,更要重人脉。朋友相处贵在真诚、心胸坦荡。他已近古稀之年,但艺无止境,追梦初衷不变。有人劝他,回泰州过过慢生活吧,巴秋只是笑笑:我画画也是慢生活呀。他对记者说,一个人生活要有品格、品质,品味。年龄不同“味道”不同。


巴秋——10年北漂追寻丹青梦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如浮云。”巴秋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句话,“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年龄是次要的。人生从出生到死去,其实是在走一个圆,从最初的原点出发,最终还回归原点。重要是,心态淡定,步履从容。渐行渐远中,留下点脚印就行了。”


(责任编辑:胡莹

symptoms of an std in women chlamydia symptoms treatment for gonorrhea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