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宋高宗赵构:政治艺术两不误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9-12 来源:中国拍卖

摘要: 宋高宗在《翰墨志》中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赵构的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劄卷》及《光明塔碑》等。

原标题:政治艺术两不误——宋高宗赵构


赵构(1107.6.21—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


宋徽宗赵构


宋徽宗赵构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草书洛神赋》局部


《草书洛神赋》局部


作品特点


从个人的气质来讲,赵构实际上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诗词与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志趣一直在笔墨方面,是一位相当勤于学习书法的皇帝。他最初是学黄庭坚,中年学米芾,绍兴七年(1137年)书的《赐岳飞手敕》是典型的米芾笔法。后来又学“二王”,他的《赐岳飞批劄卷》是书法风格转向“二王”的重要标志。他尤其喜爱《兰亭序》,“自晋、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他还把大量临摹的作品分送给朝廷中的大臣。由于他身份的关系,他的喜好也影响到南宋的书风。南宋杨万里在《诚斋集》中说:“我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最后作孙过庭字,故我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也说到了这一情况:“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上行下效,投当权者所好,其结果是以权贵的好恶左右了书体的盛衰,影响了南宋书法的发展方向,宋高宗对南宋书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宋高宗在《翰墨志》中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赵构的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劄卷》及《光明塔碑》等。


他还在身体力行的基础上,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兴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时间,以宋高宗为中心,南宋朝廷上下掀起了一个学习书法的高潮。南宋绍兴初年,赵构和皇后吴氏给太学书写了课本,包括《周易》《尚书》《春秋》《论语》《孟子》和《毛诗》七部,赵构在书写这些经书时,非常认真,每天都要写到手腕发酸、感到“翰墨稍倦”时,就让吴皇后接着“续书”。为了防止出现误传或遗失,皇帝还令人将他和吴皇后书写的经书铭刻在巨石之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南宋太学石经》的书体以小楷为主,夹以行楷,把儒家经典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广泛而深远。如今太学石经仅存86片。残存的太学石经都伫立在杭州孔庙大殿里,大多已残破不堪。


收集法帖名画


赵构醉心于书道,也喜欢和善于绘画,庄肃《画继补遗》中说他“于万机之暇,时作小笔山水,专写烟岚雨难状之景,非群庶所可企及也”。他热心保护古代书画名作,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许多古代法帖名画,《画继补遗》中记载:宋高宗“驻跸钱塘,每获名踪卷轴,多令辨验”。因此保存了大量艺术精品。《南宋馆阁续录》中记录的一千多件历代名画,恐怕就是宋高宗收集、保护的成果。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